一個由美國支持的組織「加薩人道基金會」(Gaza Humanitarian Foundation,GHF)預計將於5月底前在加薩走廊開始運作,推動一種全新的援助分發模式,計劃取代聯合國等既有救援體系。該計劃標榜中立與效率,由美方非營利團體與私人安保公司主導執行。但據媒體揭露,這項構想最早由一批與以色列軍方和政府圈層關係密切的民間人士在戰爭初期提出,目的在於防止哈瑪斯侵佔或操控援助物資,並藉由另設分發體系繞開聯合國。聯合國批評該模式違反人道援助原則,將援助武器化,明確表示不會參與。
據《紐約時報》揭露,該計劃最早由一群與以軍及政府關係密切的預備役軍人、戰略顧問與企業人士於2023年底構思。他們組成非正式的「米克維‧以色列論壇」(Mikveh Yisrael Forum),認為軍事手段無法根除哈瑪斯影響力,遂倡議由私人承包商分發援助,繞過聯合國、阻絕援助落入哈瑪斯之手。
核心成員包括加入以軍協調單位(COGAT)的戰略顧問哈科恩(Yotam HaCohen)、科技投資人坦茲曼(Liran Tancman),以及創投家艾森伯格(Michael Eisenberg)。他們與前中情局官員雷利(Philip F. Reilly)密切合作,後者領導的「安全接觸方案」(Safe Reach Solutions)將負責援助點安保。
根據路透報導,GHF於2024年2月在瑞士註冊,計劃與美國私人安保與物流公司合作,在加薩南部與中部設置四個安全援助站,後續將擴至北加薩。援助物資將由保全人員自邊境口岸運送至站點,再由人道團隊分發給平民。
美國常駐聯合國代理大使謝伊(Dorothy Shea)近日向安理會表示,華府正協助GHF啟動工作,並呼籲聯合國及救援團體配合。以色列則稱將「協助但不參與援助分發」,總理納坦雅胡( Benjamin Netanyahu)甚至表示,加薩平民將被引導至這些「大型安全區」,以避免戰火波及。
GHF強調不支持或參與任何形式的強迫遷徙,並聲明不會將受援者個資交給以色列,分發點附近也不會有以軍駐守。基金會表示,已獲得逾1億美元資金承諾,將建立機制幫助無法親赴援助站的居民。
聯合國對此新模式態度強硬。人道事務主管弗萊契(Tom Fletcher)在安理會指出,該計劃「加劇流離失所,將援助武器化,並使糧食成為談判籌碼」。他強調,新機制僅覆蓋部分地區,無法滿足整體需求,應立即擱置。
聯合國發言人杜加里克(Stéphane Dujarric)則直言:「我們不需要重造輪子,也不需要一個新成立的夥伴來告訴我們如何工作。」
目前的聯合國援助機制自戰爭初期即面臨限制,但在為期兩個月的停火期間曾證明有效。援助物資由以方檢查後通關,交由聯合國機構在加薩境內接收並發放。聯合國呼籲以方應開放北部與南部口岸、簡化流程、不設配額、不再阻礙或攻擊援助運送,並允許援助涵蓋糧食、用水、衛生、醫療、燃料與瓦斯等全方面需求。
此一分歧源自2024年3月,以色列指控哈瑪斯竊取援助、拒絕釋放人質後全面中止援助輸送。哈瑪斯否認指控。戰爭自2023年10月哈瑪斯突襲以來爆發,以方稱有1,200人死亡,加薩方面則通報死亡已逾53,000人。
在聯合國方案遭拒後,隨國際壓力升高,美國轉而支持GHF作為替代模式。雖然以色列本周有限度恢復援助通行,但GHF預計將於5月底正式接手分發任務,形同實質取代聯合國主導的救援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