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川普(Donald Trump)總統近期再度掀起全球貿易爭議,於2025年5月23日在社群媒體上公開顯示對歐盟(EU)進口商品徵收50%關稅的立場,並將實施日期延至7月9日。此外,他針對蘋果公司在海外製造的iPhone提出至少25%的關稅威脅。這些言論不僅延續了川普一貫的強硬貿易政策,也顯示其在美中達成關稅協議後仍不改保護主義立場。本文將探討川普關稅政策的背景、影響及潛在風險,剖析其對全球供應鏈與經濟格局的衝擊。
川普對歐盟50%關稅的強硬姿態
川普對歐盟徵收50%關稅的提議,源於其對歐盟貿易政策的長期不滿。他批評歐盟的貿易壁壘、增值稅(消費稅)、非關稅壁壘及匯率操作導致美國貿易赤字擴大。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24年美國對歐盟的貿易逆差達2,000億美元,較2023年成長約8%。川普認為,歐盟在關稅談判中進展緩慢,且對美國的報復性關稅措施構成挑戰,因此以高關稅作為施壓手段。
然而,分析人士認為, 50%關稅的實際執行可能性存疑。川普政府此前已對歐盟實施10%普遍關稅,並對汽車、汽車零件及鋼鐵、鋁製品徵收25%關稅。50%關稅的提議更像是談判策略,旨在迫使歐盟加快談判進程或放棄報復措施。儘管如此,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古爾斯比(Austan Goolsbee)警告,如此高關稅將對全球供應鏈構成「真正威脅」,增加企業運營的不確定性。
古爾斯比強調,企業需要政策一致性,而川普的關稅政策頻繁變動可能導致供應鏈重組成本激增。例如,汽車產業高度依賴跨境供應鏈,50%關稅可能推高進口零件成本,進而使美國汽車價格上漲,影響消費者購買力。根據美國汽車製造商聯盟估計,若關稅全面實施,美國新車平均價格可能上漲15-20%。
iPhone 25%關稅背後的算計
川普對iPhone徵收25%關稅的言論,針對的是蘋果公司將生產線從大陸轉移至印度的策略。川普政府曾將iPhone等產品從相互關稅清單中剔除,納入「半導體關稅」範疇,以避免對大陸製造的iPhone徵收145%高關稅。此舉原本回應了蘋果等科技公司的訴求,確保iPhone在美國市場的價格穩定。然而,蘋果持續將生產重心轉向印度,而非美國,引發川普不滿。
蘋果的決定有其經濟邏輯。美國高昂的人力成本使iPhone在當地製造的價格可能上漲30-40%,遠高於印度等新興市場的製造成本。此外,美國保護主義政策增加了供應鏈風險,例如進口零件的穩定性問題。根據供應鏈分析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2024年印度已取代大陸,成為蘋果第二大iPhone製造基地,占全球產量的14%。川普的25%關稅威脅,可能意在迫使蘋果回流美國,但實際上更可能推高iPhone價格,影響美國消費者。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的「25%關稅」可能指向現有的「半導體關稅」,而非針對iPhone單獨課稅。此舉顯示川普試圖通過關稅施壓,影響科技巨頭的全球佈局。然而,單獨針對iPhone徵稅的可行性低,因其可能引發其他科技產品的連鎖反應,進一步推高消費電子產品價格。
美中關稅協議下的強硬底色
2024年底,美國與中國大陸達成協議,將雙邊報復性關稅從145%降至115%,以緩解高關稅對美國經濟的壓力。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數據,2024年美國進口商品價格因關稅上漲約12%,推高通膨壓力,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3.8%。儘管如此,川普的最新關稅言論顯示其並未放棄強硬貿易路線,而是將矛頭轉向歐盟及其他貿易夥伴。
美中關稅協議的背景是雙方試圖緩解貿易戰的負面影響。大陸同意增加對美國農產品與能源的進口,而美國則承諾逐步降低部分關稅。然而,川普對歐盟及iPhone的關稅威脅表明,其政策目標仍是最大化美國利益,而非全面緩解貿易緊張局勢。這對其他貿易夥伴,如日本,意味著短期內難以期待關稅大幅降低或撤銷。
對日本而言,川普的關稅政策同樣構成挑戰。2024年日美貿易談判進展緩慢,美國對日本汽車及電子產品維持25%關稅。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數據,2024年日本對美出口額較2023年下降5%,部分原因與高關稅有關。若川普進一步推高關稅,日本企業可能面臨更大壓力。
全球供應鏈與經濟的潛在風險
川普的關稅政策對全球供應鏈的衝擊不容忽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估計,全球貿易戰若全面升級,2026年全球GDP可能縮減1.5%,相當於1.2兆美元的經濟損失。對歐盟而言,50%關稅可能導致其對美出口額下降30%,嚴重影響德國汽車業與法國農產品出口。對美國消費者而言,高關稅將推高進口商品價格,進一步加劇通膨壓力。
此外,川普的關稅策略可能引發貿易夥伴的報復措施。歐盟已表示,若美國實施50%關稅,將對美國農產品、飛機及化學品徵收對等關稅。此舉可能加劇美歐貿易爭端,影響雙邊經濟成長。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數據,2024年全球貿易量已因關稅壁壘下降2.3%,若關稅戰升級,貿易萎縮將更加顯著。
對科技產業而言,iPhone關稅的潛在影響尤為顯著。蘋果若將生產轉回美國,供應鏈重組成本可能高達50億美元,且需數年時間調整。同時,美國消費者的iPhone購買成本可能上漲20-25%,影響蘋果市場份額。其他科技公司,如三星與谷歌,也可能因類似關稅政策調整全球佈局,進一步推高電子產品價格。
川普總統對歐盟50%關稅及iPhone 25%關稅的提議,顯示其在美中關稅協議後仍堅持強硬的保護主義路線。這些政策不僅針對歐盟與蘋果,也對全球供應鏈與經濟構成深遠影響。高關稅可能推高物價、加劇通膨,並引發貿易夥伴的報復,進一步拖累全球經濟成長。對美國而言,川普的關稅策略或許短期內能施壓貿易對手,但長期風險不容忽視。未來數月,美歐及美日貿易談判的進展將決定全球貿易格局的走向,而川普的關稅風暴無疑為這一格局增添更多不確定性。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