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售的100套「岸置魚叉飛彈海岸防禦系統(HCDS)」已陸續抵台,將於2028年全數交運後,配合國造雄風二型與雄風三型、雄三增程型等反艦飛彈,國軍岸置反艦飛彈的數量將突破1000枚,海軍海鋒大隊機動第六中隊日前已成軍,成為海軍第12個岸置飛彈作戰中隊。
海鋒大隊原本僅有一大隊,2023年7月成立第二大隊之後,第三大隊在2024年底也於花蓮新城營區低調成立,賴清德總統還曾親自視導,目前該單位轄下12個作戰中隊,以及1個支援中隊。
海軍計畫將目前的海鋒飛彈大隊,擴充改編為北、中、南、東共4個打擊群,更規畫於2026年正式成立「濱海作戰指揮部」。現行上校大隊長位階提升至少將指揮官。
軍方人士今天透露,雄風系列飛彈快速量產並撥交海軍使用丶人員訓練也同步到位,海軍第6個反艦飛彈的機動中隊已在日前成軍,連同固定陣地式的飛彈中隊在內,海軍反艦飛彈部隊「海鋒大隊」目前已擁有12個作戰中隊丶1個支援中隊,機動中隊的數量還會再增加,以強化反制共軍威脅,並可大幅提高對大型共艦的擊殺率。
「海鋒大隊」目前作戰主力為國造改良型雄二丶雄三及增程型雄三飛彈。現役雄二飛彈的標準接戰射程為80浬(148.16公里),最新量產中的雄二反艦飛彈則是改良精進款,射程估計可達160公里至200公里之間,在反電子干擾的設計上,已與歐美國家先進反艦飛彈同等級。
現役雄三飛彈標準接戰射程為150至200公里間,最大射程可達250公里,增程型雄三飛彈的最大射程據稱可達400公里。
美製陸射型「魚叉」反艦飛彈,為RGM-84L-4 Block II(U)型款,也就是美商波音公司最先進的提升版,國軍未曾正式公布性能,但推估射程應遠於「雄風二型」反艦飛彈的148公里,具有優異的精準度、抗干擾能力,能夠與國造「雄風」系列反艦飛彈搭配使用。
向美採購100套岸置魚叉飛彈系統,全案預算新台幣866億餘元,這次啟運的6輛車是首批32套的裝備;美方應在2026年底前將32套系統交運,68套則是在2028年底前交運。至於最新的岸置魚叉飛彈,首批應交運128枚。
立院外交國防委員會邀請國防部專案報告時,國防部表示未來將擴大量產增程型雄三飛彈,加強制海戰力。
海軍「岸置反艦飛彈系統第二階段」項目內的增程型雄三飛彈量產計畫,原計畫在115年度結案,但面對大陸海上戰力提升,威脅愈來愈嚴重,為作戰任務,反艦飛彈未來的重要性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