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證70年 大陸再造北方「三峽」工程 黃河黑山峽工程擬選址公示

寧夏中衛黑山峽黃河大橋工程項目,十分壯觀。圖/取自《中衛日報》
寧夏中衛黑山峽黃河大橋工程項目,十分壯觀。圖/取自《中衛日報》

大陸將再造北方的「三峽」工程?2025年6月,黃河治理與開發的重要項目——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再度釋出新進展。根據寧夏中衛市自然資源局6月19日公布的《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證前公示,該工程擬定選址落地,代表著這項歷經70餘年論證的「超級工程」加速推進。

黑山峽位於寧夏與甘肅交界,被稱為黃河上游最後一段適合建設高壩的峽谷河段。其開發史可追溯至1952年,然而因涉及地區利益、搬遷安置與水資源配置等敏感議題,工程始終未能落地。直至2020年12月,中國大陸工程院組織專家實地調研後明確指出:「黑山峽地理條件優越,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好」。

根據本次《公示》,項目選址位於中衛市沙坡頭區迎水橋鎮孟家灣村與常樂鎮原上游村一帶,總用地面積約119公頃,涉及農用地近百公頃。選址位於大柳樹地段,主推的仍是具備最大庫容、調蓄能力最強的「大壩一級開發方案」。這一方案長期以來受到寧夏青睞,但因可能淹沒甘肅10萬餘畝良田、搬遷近7萬人,曾遭甘肅方面強烈質疑。

黑山峽位於寧夏與甘肅交界,被稱為黃河上游最後一段適合建設高壩的峽谷河段。圖/取自中衛發佈微信公眾號

黑山峽位於寧夏與甘肅交界,被稱為黃河上游最後一段適合建設高壩的峽谷河段。圖/取自中衛發佈微信公眾號

所謂「一級開發方案」,是僅在大柳樹設高壩,優先解決防洪與供水。工程不僅為黃河上游構建關鍵水利設施,也將成為「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的戰略節點。根據規畫,黑山峽水庫正常蓄水位1380公尺、原始庫容114.5億立方公尺,電站總裝機260萬千瓦,年發電量71.5億度,相當於目前中型水電站規模。

據2024年發表的《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建設必要性分析》張國軍(寧夏前期推動單位代表)曾指出,工程建成可大幅提升黃河寧蒙段的防凌能力(意指採取措施來預防和減輕河流、湖泊等水域的冰凌造成的危害),將防洪標準從20年一遇提升至100年一遇。此外,還可解決寧夏、甘肅、內蒙古、陝西等地超過500萬人飲水問題。

受益地區包括水資源高度缺乏的甘肅白銀市景泰縣。該地目前90%以上用水為農業用途,預計2035年將出現1.8億立方公尺缺口。黑山峽及南水北調西線將有效緩解其用水壓力。依工程高位供水,周邊揚水灌區亦可轉為自流灌區,降低灌溉成本與能源消耗。

工程雖獲支持,但「大壩一級開發」所涉及的搬遷安置仍是難題。據西北師範大學教授石培基研究,該方案可能導致淹沒區耕地達9.5萬畝、影響5.8萬人。目前已啟動前期技術諮詢與安置規畫。

儘管總投資額已從2021年的358億元(人民幣,下同)升至2024年的915億元,黑山峽工程的規模仍不及三峽大壩(投資逾2000億元、庫容393億立方公尺)。但從區域影響與戰略意義來看,它無疑是西北地區未來幾十年內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

目前工程尚處於選址公示、環評前置階段,距離真正開工仍有一段路要走。但對於黃河治理、防災減災與西部水資源配置而言,這項工程可能將重新定義黃河流域的未來。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