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美媒 葛如鈞籲核能是台灣國防關鍵 別讓政治鬥爭斷電台灣

國民黨立委葛如鈞(圖及立委陳菁徽辦公室幕僚孫廷禎律師的專文〈核能對台灣的國防安全至關重要〉,近日刊登於美國媒體《國家利益》。圖/葛如鈞辦公室提供
國民黨立委葛如鈞(圖及立委陳菁徽辦公室幕僚孫廷禎律師的專文〈核能對台灣的國防安全至關重要〉,近日刊登於美國媒體《國家利益》。圖/葛如鈞辦公室提供

美東時間7月6日,專門報導政治外交議題的知名美國媒體《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刊出國民黨立委葛如鈞以及立委陳菁徽辦公室幕僚孫廷禎律師的專文〈Nuclear Power Is Essential for Taiwan’s National Security(核能對台灣的國防安全至關重要)〉,顯見國際對台灣能源安全的關心及憂心。葛如鈞在文中直指:「台灣此刻最需要的不是政治鬥爭,而是現代化的能源戰略。若政府真心想要捍衛台灣,重點不在喊口號,而在穩定電力。」
美東時間7月6日,專門報導政治外交議題的知名美國媒體《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刊出國民黨立委葛如鈞以及立委陳菁徽辦公室幕僚孫廷禎律師的專文〈Nuclear Power Is Essential for Taiwan’s National Security(核能對台灣的國防安全至關重要)〉。圖/葛如鈞辦公室提供

美東時間7月6日,專門報導政治外交議題的知名美國媒體《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刊出國民黨立委葛如鈞以及立委陳菁徽辦公室幕僚孫廷禎律師的專文〈Nuclear Power Is Essential for Taiwan’s National Security(核能對台灣的國防安全至關重要)〉。圖/葛如鈞辦公室提供

文中葛如鈞直接回應反核者提出的「核廢料儲存問題」,他說,其實現在台灣已有技術能力發展安全的乾式貯存。根據中研院資料,核三廠若直接重啟,現有的冷卻池可以再撐5年;如果只開核三廠2號機,甚至可以放更久。因此政府只要下定決心、現在立刻開始動工,核廢料就不會沒地方放。退萬步言,面對數十年來最嚴峻的兩岸關係,難道僅因一時無法決定核廢料儲存地點,就要放棄戰略能源選項?若政府真為國防著想,便必須展現決心,解決穩定能源的問題。

另有論者認為,「核電廠將成為戰時敵對勢力的攻擊目標」。葛如鈞指出,北京的意圖應是脅迫台灣,而非徹底摧毀。根據過往軍演、兵推,北京全面摧毀台灣並非聰明策略。中國軍事專家張弛曾於央視說明解放軍戰略:「台灣經濟以出口為導向、能源進口依賴高,一旦被圍困封鎖,易致經濟崩潰,成為死島。」文章因此質疑,既然封鎖與施壓即可達成戰略目標,北京又何必冒險攻擊核設施引發災難?

葛如鈞表示,戰時能撐多久,取決於能源,因為台灣約8成的電力來自需進口的化石燃料,若這些進口被封鎖,將造成全面斷電。有些人主張,出口中斷後,工廠關閉、用電需求下降,可延長電力供應。但這種「節能撐久」的想像,意味著台灣失去其「矽盾」地位與全球戰略價值,若台灣失去半導體產業帶來的國際關注,國際援助的意願也將隨之削弱,正中北京下懷。

葛如鈞重申,發展再生能源不應該以放棄核能為代價,而應如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董事長所說,綠能和核電都不應該偏廢。文章主張,再生能源、電網分散化與基礎設施強化,皆是台灣應投資的方向,這點在政治上從未有太大爭議,執政黨真正的錯誤在於認為這些措施可以完全取代核能,甚至在替代方案尚未完善前就急於用意識形態加強民眾恐懼,以完成民進黨「非核家園」的理想。

葛如鈞強調,台灣的核能政策決策,必須與防衛、國安與盟友的作戰邏輯一致。過去幾年因政治化爭議造成的延宕,是所有政黨的共同責任,如何讓民眾願意相信科學、相信核能,是所有政黨責無旁貸的使命。因為台灣此刻最需要的不是政治鬥爭,而是現代化的能源戰略。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