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風災民怨無解 賴清德「十講」歹戲拖棚?

魏麓宸/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助理研究員

賴清德總統於6月下旬展開的「團結國家十講」,至今為止已完成四講。而原定7月5日在高雄登場的第五講,因颱風丹娜絲襲台而取消,大家都在關注後續六講安排時間,總統府發言人表示,近日仍以關注救災與相關公務為首要優先,受邀演講若有確定,將會在合適時機向外界公布。那麼第五講還能講下去嗎?

回顧目前已完成的四講,不僅遭到外界批評內容空泛,賴清德所談到的「雜質說」、「猛瑪象」、「不是表決多數贏就可以了」,以及制憲國代無台灣代表的謬論,更引起在野黨和不少中間選民對他口誅筆伐。甚至連綠營的評論員都看不下去,指責賴清德犯了「嚴重戰略錯誤」、「大罷免破口」。

而最近接二連三的災難,除了救災優先,還有漢光演習撞車毀民宅、美台關稅未決、詐騙橫行奪人命、災區電力供給中斷等太多問題要處理。這些災難反倒成了賴清德總統遁逃的「機會之窗」,避免在對大罷免當前撒鹽巴,對此十講是否繼續,賴總統可能有三種「避災」方式。

第一種:藉此台階停止「團結國家十講」。正如開頭所言,至今賴總統已完成的前四講場場語出驚人,包括「雜質說」、「猛瑪象」、「不是表決多數贏就可以了」等在內,言論一出即成了網民與在野陣營砲轟的焦點。在此情況下,賴總統得以救災為由,順勢停止「團結國家十講」的進行,以免傷害持續擴大。

第二種:持續進行後續的六講。前四講雖飽受批評,但或許賴清德前面是鋪陳的環節,若將整套團結十講完整串聯,或許真能團結廣大群眾於其麾下。又或者,其認為挺罷選民會因為團結十講,而更有動機於投票日出門投下罷免票,畢竟以制度性質而論,罷免這類非常態、對立性較強的動員,投票率高低是勝敗關鍵。

第三種:修正後完成後續六講。在前四講爭議不斷的情況下,賴總統若認為其十講具完成之必要性,同時須兼顧游離選民觀感的情況下,可能替換文膽,將其原講稿內容以更加柔性化、具包容性的詞語加以包裝,進而在不失本意的情況下,穩住游離選民的情緒。

談到賴清德的政治性格,坊間許多評論都有對其進行分析。就筆者觀察,賴清德政治性格可說是驕傲、自大、好戰,且有些剛愎自用。

這些都與他的政治經歷息息相關,賴清德政治發跡於台南,他擔任台南市長時即因不滿民進黨過半的情況下,國民黨李全教卻當選議長,就以「懷疑賄選」為由而拒絕進入議會,且長達232天。縱使黨團幹部多次呼籲以妨礙市政推進、監察院通過彈劾仍不為所動,直到該年8月末登革熱肆虐台南,全境已4人死亡2381例確診,他才進入議會。

而在他上任總統前,即提出上任後將「守護主權、社會改造、洗滌人心」,果不其然他上任後隨即爆發多場青鳥行動,以至如今進入第三階段的大罷免,為全台激起千層浪。

最嚴重的情況是在這次丹娜絲颱風帶來的風災、雨災,正好衝擊賴清德的「本命區」台南市,在人民家毀農滅的慘重災情之下,台南民怨高漲。於是就出現賴清德南下台南七股、將軍、學甲等地視察災後復原進度遭民眾嗆聲。災民是當面向他陳情,表示許多高齡災民無力清運家中毀壞物件,希望國軍幫忙,但賴清德卻認為「不能什麼事情都靠國軍」,引發不滿,總統府雖然出面替賴清德緩頰,說是國軍不能進入民宅,但是這就是賴清德剛愎自用的性格所致,總統府解釋也沒法消弭民怨。

如今災情無解,嘉南地區多處仍然未通電,災民苦不堪言,但大罷免團體仍然全台繞境宣講,不是挽手協助災民救助災情,除了惹民怨之外,更讓人民看清賴政府只會耍壞,根本無治理能力,看輕這些現實,人民若因支持大罷免讓民進黨變成立院多數,那麼等於是毀台、害台。

處在這種困境之下,賴清德人格破產、大罷免擾民無解。在這種多重困境之下,推測賴清德總統應該會選擇方案二、三,持續完成「團結國家十講」,以挽救他即將滅頂的政權。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