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事?金融時報:日本政府通知在台企業「你們靠自己了」

日本與台灣有著深厚的情誼。圖/取自日台交流協會官方網站
日本與台灣有著深厚的情誼。圖/取自日台交流協會官方網站

已故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2021年在演講中談及台灣問題時,稱「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也就是日美同盟有事」(台湾有事は日本有事であり、日米同盟の有事でもある),顯示日台深厚的情誼。

但英國《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報導,隨著中國對台灣的言辭與軍事壓力持續升溫,日本政府近日向在台日本企業發出警告,建議其為可能爆發的台海衝突做好準備,並明確表示若中國對台發動攻擊,日本政府可能無法提供撤離支援,「你們得靠自己了」。這一立場反映了日本對區域穩定日益加深的憂慮,顯示其策略的顯著轉變。

由於日本在國際上聲稱遵循「一個中國」政策,且其國內法律限制軍方執行直接救援任務。因此,在台擁有科技與製造業巨額投資的日企,可能在危機中面臨危險與不確定性。

近年來,日本對台投資已顯著下降,部分企業更接到明確指示,需自行負責員工安全。台灣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核心,台積電等企業支撐全球電子市場。日本電子與機械產業長期依賴台灣的產業優勢,但日本政府的最新警告顯示,領導層認為地緣政治風險已開始超越經濟利益。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強調統一台灣是他長期執政的目標。在去年(2024年)12月31日的新年談話中,習近平宣稱統一是「歷史趨勢」,不可阻擋。此言論發布前,中國剛完成模擬封鎖台灣的大規模海軍演習。台灣當局批評此舉旨在將中國軍事存在常態化,頻繁的軍艦、戰機與海警巡邏更攔截被其視為敵對的船隻。

報導指出,中國視台灣為分離省份,不排除以武力實現統一。2024年,解放軍對台海的空海入侵次數激增,台灣記錄超過3000次此類行動,遠超往年。而中國正囤積黃金儲備並擴建水陸運兵能力,新型船隻的研發也暗示其為未來可能的攻擊做準備。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可能在2027年,即解放軍建軍百年之際,具備軍事行動能力。

北京強烈反對賴清德總統在2024年10月國慶演說中表示,台北與北京政府互不隸屬,隨即展開軍演,稱其為對「台獨」動向的警告。賴清德強調台灣已是自治實體,無需正式宣布獨立,但此立場激怒中國領導層,因其挑戰「一個中國」原則。自2016年民進黨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後,兩岸正式對話已全面中斷。

自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以來,台灣實質自治。賴清德領導的民進黨主張台灣已是自主國家,無需正式獨立宣言。中國則視此為對「一個中國」的挑釁,並於2024年6月威脅對「台獨」支持者施以嚴厲懲罰,進一步加劇緊張局勢。美國雖遵循「一個中國」政策,但在《台灣關係法》下維持非官方關係並持續對台軍售。美國前拜登(Joe Biden)任內曾公開表示,若中國攻台,美國將介入,引發北京強烈反彈。

日本、澳洲及部分歐洲國家也對中國威脅表示關切,北約(NATO)秘書長警告,若中國採取行動,將對全球造成影響,特別是中俄關係強化後。然而,受中國壓力影響,僅少數國家正式承認台灣。

日本媒體對此事的報導顯示出高度警惕。《朝日新聞》社論指出,日本政府的警告反映出對台海衝突風險的現實評估,企業需重新審視在台投資策略。《讀賣新聞》則認為,日本在支持台灣與避免激怒中國間的平衡愈發困難,呼籲政府制定更具體的危機應對計畫,以保護在台日企與公民。

習近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提出以香港「一國兩制」模式治理台灣,但此提議在台幾乎無人支持,民眾多希望維持現有自由或走向正式獨立。中國內部過去的民調顯示,部分民眾支持以武力統一台灣,但沿海城市支持度較低。

對台灣而言,日本的警告突顯其在中國軍事壓力與有限國際支持下的脆弱處境。賴清德需在維持對話空間與應對風險間尋求平衡。隨著中國軍事準備指向2027年,台海緊張局勢預計將持續升溫,企業與民眾面臨的挑戰也將更為嚴峻。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