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溢誠/台灣青年聯合會董事長
26日,旨在清剿在野力量的大罷免暫告段落,不同意罷免的一方取得了完勝。儘管賴清德總統在罷免結果出爐後,定調「不能矮化為政黨勝敗」,似乎並不願意承認錯誤、引導社會對立放緩;相反任由罷免團體敵意螺旋加劇,甚至拒絕與多數民意展開對話。但是,不管民進黨如何狡辯,25個不同意的結果就如同25記耳光,抽在賴清德的臉上。賴清德耗費近1/3的任期搞大罷免,最終完敗收場。
就民主經驗、民意展現,綠營來勢洶洶的大罷免,卻以丟盔棄甲、吞下大敗仗收場,當然是所有憤怒民眾給賴清德上台執政迄今,投下一張張反對票與不信任票。這樣的結果在對岸以及海外又會被怎樣認知呢?
新加坡《聯合早報》以《台灣大罷免首輪25案全敗 賴清德試圖扭轉朝小野大遭重挫》作為標題,認為民進黨遭到重挫。大陸總台《海峽時評》也刊發評論認為投票前台灣社會反「罷」反「綠」聲浪已日益高漲。賴清德意在「罷免」的「團結十講」招來罵聲一片,以至講不下去、被人嘲諷。最終,忍無可忍的台灣民眾用一張一張選票,全盤否定「大罷免」,真正希望台灣好的主流民意打敗了害台、毀台的民進黨。《紐約時報》也採訪多位專家、民眾表示,台灣大罷免失敗,總統受挫,賴清德需要反省⼀下,因為從投票結果來看,賴清德和⺠進黨「沒有贏得中間選⺠的⽀持」。
顯見,賴清德以及民進黨內這些大罷免的熱衷者想用幾句文青話術就撇清責任是根本做不到的,大罷免掛蛋,當然是民進黨的完敗、是賴清德的完敗,再怎麼推卸責任都是扯淡。
柯建銘侃侃而談失敗者沒有悲觀的權力,照樣幹他的民進黨團總召;
綠委沈伯洋雖大方承認錯誤,強調罷團無需檢討,「我做得不好、錯在我」,他認為協調罷團、黨中央與聯盟,是他的責任,但他對罷團的需求掌握不夠,對地⽅政治理解不⾜,導致協調不⼒,責無旁貸。不僅避重就輕、更是不知所云,為何絕口不提他父親這些年在大陸賺人民幣、撈紅錢,才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且也沒聽到他要請辭民進黨不分區立委,以示負責。
「台獨金主」曹興誠已經宣佈和「台獨金孫」分道揚鑣,823第二波7名國民黨立委罷免案,放空讓民進黨自己努力;大罷免完事後,賴清德過幾天準備風風光光實現他夢寐以求踏上美國本土的過境外交,真不知除了「青鳥」、「黑熊」之外的公民團體,情何以堪?
大罷免就是一場政治鬧劇,但最可悲也最可怕的是,大罷免打開了台灣人彼此仇恨、互相嘶咬的潘朵拉之盒。經此一役,台灣社會將更加撕裂對立,政治失去彈性和空間,人心也不再安定,只剩下分裂與敵意。難道賴清德能視若無睹,認為完全不干他的事,所以不需出面道歉、負責?
正如大罷免後的一次街頭採訪,受訪者說,大罷免花的十幾億拿去南部救災不好嗎?「芒果幹」太苦太澀,台灣人民已經吃不下去了,政治回歸正軌、如何發展經濟,過上好日子,才是老百姓真正關心的事。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