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慶生/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
筆者為文多探討國際戰略形勢,較少切入台灣政治議題。然而日前「大罷免」失敗顯示台灣基層政治生態已經改變,可能影響2028年大選與兩岸關係發展,進而牽動美、中、台三邊互動。因而試圖從戰略的宏觀角度,釐清「大罷免」失敗的原因與影響。
「大罷免」失敗原因歸納有五:首先是缺乏正當性。
罷免在民主制度是種糾錯機制,選民可能誤選出有道德缺失或違反民意的公職,因而透過罷免糾正錯誤。但這次大罷免卻是以「不反共」為由全面對在野黨區域立委提出罷免。廣義觀點,這是試圖透過罷免程序推翻上次的選舉結果,可視為基於特定意識形態的「合法政變」,和西方民主國家針對特定議員的罷免不能混為一談。在野黨稱「選輸翻桌」,選民聽得進去。
其次是罷團的表現令人反感。部分激進成員(以下稱為青鳥)喜歡自拍視頻上傳網路凸顯自己武勇,大多是與民眾尤其是上年紀的老榮民對嗆。青鳥動不動就用「滾回中國」的侮辱性言詞甚至還有動手畫面。這些視頻的傳播讓許多「中華民國派」憤怒。因為這些老榮民拿槍保衛台灣的時候,這些青鳥可能還沒出生,欺負他們既違反正義,也違反倫理。筆者也注意到某個年輕人與青鳥互嗆的視頻。那位年輕人嗆說:有賴清德罩就很屌是嗎?青鳥或許覺得自己很獨特,但這種自我感覺良好造成反彈。大罷免失敗,青鳥的傲慢要負很大責任。
第三是司法不公令人不滿。連署期間司法單位進入在野黨地方黨部搜索,逮捕羈押部分黨務幹部。即便這些幹部確實有偽造文書的嫌疑,但相對貪汙十數億的嫌犯都能交保候傳,他們卻要上銬收押,顯然是輕罪重辦。當人民對司法不滿時會在投票時表現出來。黨外抗爭時代的民進黨前輩很清楚這一點,長期執政後大概就忘記了。
第四是民進黨基層並不支持。大罷免是罷團主場,賴清德主席雖力挺卻似乎叫不動民進黨基層。罷團金主與領銜人曹興誠選後宣稱「藍綠對決的仗,我們打不起」,即顯示他的不滿。民進黨基層不支持的原因是因為罷團掌握主調,即便罷免成功,補選時推出的候選人可能也是罷團的人。既然如此,那就讓罷團自己玩好了,不必為人作嫁。
第五是中間選民厭惡賴政府只搞政治。台灣目前面臨美國的關稅威脅,無論大中小型企業全都憂心忡忡,但政府缺乏積極作為。丹娜絲颱風造成台南地區災情慘重,政府同樣動作遲緩。賴政府既然只關心「大罷免」,中間選民的不滿就會在投票中表現出來。
綜合而言,賴政府執政一年多累積不少民怨。大罷免剛好給民眾一次表達不滿的機會。出乎預期的高投票率諭示這不是單純的罷免案,而是對賴清德總統的不信任投票。川普關稅即將宣判,稅率若不如預期或被迫開放台灣市場,8月23日第二波罷免案的投票結果將更難堪。執政黨如果不修正路線,2026年的地方選舉與2028年總統大選都不樂觀。
因為賴總統犯下最大的戰略錯誤,讓「藍白合」滲到基層。2024年總統大選,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不是不想和藍營合作,而是白營基層不願意。白營基層(以下稱為小草)基本上是對民進黨不滿的原支持者。他們雖不滿民進黨,但意識形態仍是綠營的「台灣主體」,和藍營支持者的「大中華主體」矛盾。「侯柯合」將讓小草投不下去,才是柯文哲反悔的原因。
但賴政府長期羈押柯文哲讓小草嚴重不滿。在立法院藍、白委員合作無間的帶動下,「藍白合」逐漸向基層滲透。最具指標意義的就是「館長」訪問中國大陸。這位原本立場是「抗中保台」的網紅開始以正面視角看待中國。這顯示小草的主體意識已逐漸從「台灣」向「大中華」靠攏。有菁英傳統的藍營基層原本也不屑這位刺龍刺鳳、滿嘴髒話的草莽,現在也開始欣賞他面對青鳥挑釁時的機智與應對自如。
「藍白合」向基層滲透的表徵,就是白營的新竹市長、7席的藍營立委,不同意罷免票超過之前當選的得票數。這表示有新的票源加入。最近幾年的民調顯示,民進黨的支持率雖然超過國民黨與民眾黨,卻低於國民黨加上民眾黨。如果藍白基層繼續合作,民進黨很可能失去政權。這次大罷免的結果是給賴清德總統的警訊。
對中國大陸來說,台灣政治生態轉變有重要意義:台灣年輕一代並非都支持民進黨。這並不意味「天然獨」消失,而是「天然獨」願意以正面態度與中國大陸接觸。如此不僅讓「抗中保台」在台灣逐漸失去市場,還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出現較樂觀的前景,兩岸發生武裝衝突的機率降低。從陰謀論的角度,也讓美國反中鷹派操作台灣「烏克蘭化」,打代理人戰爭的機率降低。這次「大罷免」影響深遠,並不只是24位立法委員與新竹市長能夠續任而已。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