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報導,中國正限制關鍵礦物輸往西方國防製造商,導致生產延宕,並迫使企業全球搜尋這些從子彈到戰機等武器裝備所需的礦物庫存。便因尋找非中製稀土磁鐵來源,訂單被迫延遲兩個月。北京收緊出口管制,進一步凸顯對供應鏈的掌控力,也暴露美軍的深度依賴。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供應全球約九成的稀土,並主導許多其他關鍵礦物的生產。儘管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於6月同意一系列貿易讓步後,中國放寬一些出口限制,但對於用於國防目的的關鍵礦物,中方依然牢牢握緊控制權。
稀土報價翻漲60倍 推升整體國防成本
美軍一家無人機零件供應商就因尋找非中製磁鐵來源,訂單被迫延遲最多達兩個月。這些磁鐵由稀土製成,是軍用設備的關鍵元件。
根據業內貿易商說法,國防工業所需的某些材料價格如今已是中國近期限制前的五倍以上。有公司表示,最近收到的釤(samarium)報價為平時價格的60倍。釤是製造可承受戰機引擎高溫的關鍵材料。供應商與國防高層表示,這已推升整體國防系統的成本。
這波礦物供應緊縮,凸顯美軍供應鏈對中國的高度依賴。在兩國關係緊張、貿易談判激烈之際,這讓北京擁有這項戰略槓桿。美國國防承包商倚賴中國生產的礦物,製造微電子元件、無人機馬達、夜視鏡、飛彈導引系統與國防衛星。
業內高層指出,近年來企業雖嘗試尋找替代來源,但部分元素過於小眾,西方難以具經濟效益的規模生產。
除了近期的稀土出口管制,自去年12月以來,中國還禁止對美出口鍺(germanium)、鎵(gallium)與銻(antimony)等元素,這些材料可用於強化鉛彈與各類彈體,並支援夜視技術。
一些公司如今警告,若無更多礦物供應,恐將面臨減產。
美企被迫尋替代源 無人機製造商風險尤高
義大利國防巨擘「李奧納多DRS」(Leonardo DRS)公司的執行長林恩(Bill Lynn)日前表示,該公司目前的鍺庫存僅剩「安全存量」。他在電話會議中表示:「為了確保及時交貨,下半年原料供應必須改善。」鍺被用於該公司製造的紅外線感測器,這些感測器可應用於飛彈等裝備。林恩補充說,公司正尋求供應鏈多元化,同時研究以其他取代鍺的可能材料。
五角大廈要求國防承包商在2027年前停止採購含中國礦物的稀土磁鐵。部分公司因此囤積大量磁鐵,但對許多其他關鍵礦物,供應商與國防企業的庫存往往不足一年,甚至僅有幾個月存量。
無人機製造商的風險尤其高,因多數為資金與供應鏈經驗皆有限的小型新創企業,過去從未大量囤積稀土磁鐵與金屬。
根據國防數據公司Govini資料,目前美國國防部武器系統中有超過8萬種零件含有中國限制出口的關鍵礦物。Govini指出,幾乎所有五角大廈使用的關鍵礦物供應鏈都仰賴至少一家中國供應商,意味著北京的限制可造成廣泛干擾。
中國要求詳細文件 確保稀土不用於軍事
自今年初強化出口限制以來,中國開始要求企業提供稀土與磁鐵用途的詳細資料。西方買家指出,中國監管單位常要求敏感資訊,例如產品圖片、甚至生產線照片,以確保材料不會用於軍事。
一家西方公司同時為民用與國防企業提供中國製稀土磁鐵,表示其針對民用用途的進口申請多已獲准,但涉及國防或航太用途的則遭駁回或延遲。
今年5月,生產無人機推進馬達、總部位於新罕布什爾州的ePropelled公司收到來自中國磁鐵供應商的一連串問題。對方寄來中國政府表格,要求提交產品圖樣與買家名單,並保證所供應磁鐵不會用於軍事用途。
ePropelled全球銷售副總裁湯普森(Chris Thompson)說:「我們當然不可能把這些資料交給中國政府。」該公司客戶約100家,包括大型美國國防承包商與烏克蘭無人機製造商。供應商因此暫停出貨,導致ePropelled部分訂單延後一至兩個月,交貨期是平常的兩倍。該公司轉向美國、歐洲與亞洲尋找替代供應商,包括購自日本與台灣業者,但這些業者同樣依賴中國稀土。
ePropelled也與北卡羅來納州的Vulcan Elements與奧克拉荷馬州的USA Rare Earth等新創磁鐵生產商簽署合約,但這些廠商最快要到年底才能供貨,且仍需建立中國主導礦物的替代來源,以擴大產能。
金屬交易商指出,由於中國要求明確揭示最終用戶,因此拒絕核發許可證給囤貨商。
美國國防部已提供補助,推動利基材料生產。去年便撥款1,400萬美元給一家加拿大公司,用以生產用於國防衛星太陽能電池的鍺基板。今年7月,五角大廈更進一步以4億美元(約新台幣120億元)收購MP Materials公司15%的股份,該公司營運美洲最大稀土礦,並迅速擴張磁鐵產能。
美國國防巨擘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執行長泰克利特(James Taiclet)上月在財報電話會議中稱與MP Materials的合作具開創性,有助確保其F-35戰機與巡弋飛彈所需磁鐵的供應。但擴建新供應鏈仍需時間。
去年初,五角大廈設立「關鍵礦物論壇」(Critical Minerals Forum),部分目的是促進美國與盟國啟動更多礦物供應鏈計劃,協助金屬開採業者取得資金,以擴產銻、鍺等關鍵材料。
過去習慣將關鍵礦物採購外包給次級供應商的國防企業,如今正憑自身市場力量,嘗試自行取得重要材料來源。麻州稀土金屬新創Phoenix Tailings執行長邁爾斯(Nicholas Myers)表示:「大型國防企業愈來愈恐慌,因為他們開始意識到,若不親自介入,就根本不可能拿到磁鐵。」
北京已明確表態,對其礦物出口禁令態度強硬。今年稍早,美國國防供應商美國銻公司(United States Antimony Corporation)試圖將55公噸在澳洲開採的銻運往其位於墨西哥的冶煉廠,這批貨經中國寧波港轉運,過去這一直是例行做法。但今年4月,貨物在寧波轉運期間卻遭中國海關扣留三個月,迫使該公司向美國國務院與白宮求助。
中國在7月釋放該批貨物,但附帶條件是必須送回澳洲,而非運往美國。貨抵達澳洲後,該公司發現產品封條遭破壞,正調查銻是否被動手腳或遭污染。
公司執行長埃文斯(Gary Evans)說:「運輸公司與其他參與方都表示,從未見過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