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於美東時間7月31日宣布對台課徵20%關稅,引發國內傳產及中小企業擔憂,經濟部長郭智輝4日南下高雄與十多家機械、金屬、橡塑等產業代表進行閉門座談,提到投資美國的價碼可能要4千億美金(約12兆台幣),並問業者希望政府投資還是民間籌措,引發關注。對此,經濟部晚間澄清,郭智輝當時僅以日韓投資規模作為推估例子,並非已提出具體承諾或進行相關談判。
郭智輝在會中指出,日本與韓國過去為爭取15%美方關稅待遇,分別承諾對美投資5500億與3500億美元,台灣若要取得同樣稅率,勢必也會面臨類似壓力。他以「假設要投資4000億美元」為例,詢問業界意見,並問道「應由政府還是民間負擔?」強調這只是釐清情境,非任何具體提案。
業者表示,相較日韓僅15%的關稅,加上匯率問題,台灣產業「先天已輸」,期盼政府提供實質補助,協助業者度過難關。此次閉門座談會邀集十多家金屬、機械、橡塑等產業代表,針對美國對台徵收20%對等關稅交換意見。
關於外傳投資美國4千億換取降關稅一事,郭智輝表示,因為台灣是第3個與美國談判的國家,所以金額「絕對不是3000億美金或是3500億美金,可能還要加一些」。他強調,談判小組並非只有鄭麗君帶領,經濟部團隊也是「備援團隊」。
對此,經濟部強調,郭智輝是在會中說明台灣是繼日本、韓國之後第三個與美方磋商關稅的國家,因此預估若需投資換取稅率降低,可能面臨與日韓相當的條件壓力,例如日本曾承諾5500億美元、韓國3500億美元的對美投資,並未代表政府已有任何定案。經濟部也對部分媒體斷章取義報導表達抗議,呼籲社會各界勿過度延伸解讀。
針對社群輿論傳出「4000億美元換20%關稅」疑慮。經濟部再度重申,目前台美雙方仍就232條款及供應鏈合作進行磋商,無任何具體投資承諾,籲請外界耐心等待談判進展,避免憑空猜測干擾政策方向。
網友則表示,「絕對已經跟美國談4000億了 不然郭不會說」、「4000億美金約12兆台幣,以台灣2300萬人口計算,平均每人(和老人嬰幼兒)需承擔52萬多台幣!這麼多錢!這樣子後代子孫真的很難抬頭」、「4000億如果是換來20% 賴可以下台了」、「4000就跟之前說的一樣啊……」、「日本總GDP是台灣5-6倍」、「聽說要保密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