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上任後縮緊兩岸交流,並將大陸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不過民進黨支持的大罷免失敗,被外界評為避免兩岸提前揭牌,發生軍事危機。賴清德今天(5日)出席「凱達格蘭論壇:2025印太安全對話」活動時則稱,他上任以來堅守和平路線,確保台海穩定,未來將持續推動國防改革,並呼應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台灣要大幅提升國防預算」說法,賴清德稱,明年更要加大國防預算投入至GDP3%。
外交部今與「遠景基金會」舉辦凱達格蘭論壇,邀請英國前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來台演講,除總統賴清德親自出席並致辭外,外交部長林佳龍、國安會祕書長吳釗燮,遠景基金會董事長陳唐山等官員也出席。
賴清德在開幕致詞時指出,國際局勢日益嚴峻,包括持續的俄烏戰爭,衝突加劇的中東地區,並稱大陸在台灣海峽、東海與南海的軍事行動,是對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構成前所未有的挑戰。
賴清德稱,在全球變動的情勢下,台灣會堅守「和平的路線」,確保台海穩定,並與其他民主國家攜手,促進全球的繁榮與發展。
賴清德表示,台灣位居戰略樞紐,他上任後,落實「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包括強化國防力量,建構經濟安全,展現「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並推動價值外交。不過大陸國台辦此前批評,對於兩岸情勢,賴清德是貫徹台獨意識,不惜試圖將無辜民眾綁上「台獨」戰車,讓年輕人走上戰場,成為中國分裂圖謀的犧牲品。
對於台海現況,賴清德表示,台灣會維持現狀,確保和平穩定;賴清德同時也說,要持續推動國防改革並加大國防預算投入,「我們投入更多的資源,明年的國防預算,將達到GDP3%以上的目標,來提升台灣自我防衛能力」。
台灣近年國防預算約占GDP2%至2.5%,不過川普近來一再要求台灣提高國防預算比例,賴清德先前在團結十講演說中曾承諾,今年會透過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GDP3%以上,被外界譏為是向美方交「保護費」。
而賴清德在大罷免之際展開的「團結十講」,被在野陣營抨擊是「撕裂」而非團結社會,團結十講第五講「外交」似也在爭議中戛然而止。而前第四講談及國防時,賴清德稱立院凍刪國防預算,是向國際社會發送台灣沒有自我防衛決心的錯誤訊息。
對此,國民黨事後臉書粉專回擊指出,今年度國防預算不僅是歷年編最高、刪減最少,刪減比例更是近年最少的1.06%,「賴清德造謠稱『被刪除是總額是歷史上最高』,是只想著自己的政治利益、掀起鬥爭製造仇恨」。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認為,賴政府一再操作緊張的兩岸關係,府內出現共諜、台美友誼脆弱,更縱容綠委阻擋軍人加薪,顯然賴清德才是削弱台灣安全的罪人。
民眾黨當時透過媒體群組指出,台海情勢嚴峻,支持國防、國軍早已是全民共識,「但這並不代表民脂民膏可任憑民進黨恣意揮霍」,凍結預算也是為要求部會檢討改進,讓納稅人血汗錢花在刀口上;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也提到,法院對國防預算非常支持,「國防預算哪有完全不刪的,難道立委都是去護航的?」
英國前首相強生是在2019年上任英相,與川普互動良好。川普曾公開稱讚強生是「川普的英國版」,表達高度支持。不過,新冠疫情期間雙方立場開始分歧,強生政府重視專家建議與防疫政策,川普則淡化病毒、批評封城。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後,強生很快向拜登表達祝賀,這在川普尚未承認敗選背景下,被部分觀察者解讀為與川普「保持距離」。
自1997年成立以來,長期舉辦國際論壇與高階訪賓對話,至今已邀請過三位英國前首相,分別是2017年在「亞太安全對話」論壇邀請1997年至2007年擔任英相的工黨領袖布萊爾(Tony Blair),以及2023年邀請2022年9月6日至10月25日任首相的特拉斯(Liz Truss)。
特拉斯去年5月訪台時曾引發議論,據報導,當時邀請特拉斯來台公開演講,其訪台行程費用約新台幣 350 萬元,由遠景基金會與外交部共同支付。預料強生來台演講,亦不少於此項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