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頓再發文!建議賴清德向川普宣示「不要美國人為台喪命」 退回美援 重新定義台灣

繼發表〈How Taiwan Lost Trump)專文後,惠頓再發表〈What Taiwan Should Do〉,直接建議台灣,若真跟國會議員關係這麼密切,就請他們向川普建議欠台灣250億美元軍購先還,還後賴清德再向川普拍胸脯採購400億美元軍購,要求任完給付。圖為美眾院「國會台灣連線」議員6月16日訪台。圖/取自總統府
繼發表〈How Taiwan Lost Trump)專文後,惠頓再發表〈What Taiwan Should Do〉,直接建議台灣,若真跟國會議員關係這麼密切,就請他們向川普建議欠台灣250億美元軍購先還,還後賴清德再向川普拍胸脯採購400億美元軍購,要求任完給付。圖為美眾院「國會台灣連線」議員6月16日訪台。圖/取自總統府

美國務院資深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繼月初發表專文,警示台灣離川普越來越遠後,12日(美東時間)再發文〈What Taiwan Should Do〉(台灣該怎麼做?),具體建議台灣拿出行動方案。他直言台灣何不宣示,不用川普派兵,台灣(面對中共侵台)都能獨立作戰到底、退還美援資金、甚至去除「中華民國」國號。

惠頓曾在小布希與川普第一任政府擔任國務院高級顧問,目前是「國家利益中心」資深研究員,也是Rockies Aria LLC公共事務與政府關係公司合夥人,曾任職於 KPMG、富達投資與奧本海默公司,也曾在Fox News、BBC、CNBC等媒體亮相,擁有杜蘭大學學士學位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MBA。這篇文章顯然因先前發文受到指責後的反擊,是明知台灣做不到卻直白提出建議,極具反諷意味。

惠頓曾是川普第一任時期的國務院顧問,長於公共政策與外交議題,近期因撰文建議台灣多了解川普「新右派」現況而爆紅。圖/取自fccjapan IG

惠頓曾是川普第一任時期的國務院顧問,長於公共政策與外交議題,近期因撰文建議台灣多了解川普「新右派」現況而爆紅。圖/取自fccjapan IG

惠頓繼本月5日撰文「台灣正在失去川普」〈How Taiwan Lost Trump)後,今再在《Domino Theory》(骨牌理論)發文,並自稱「一位長期支持台灣者的建議」。他說,自從刊登〈台灣如何失去川普〉一文後,因批評台北傾左的政府,在台灣與華府引發意料外的關注。

惠頓說,有評論人士對這篇文章表示讚賞,如著名音樂製作人、YouTuber鎖吶(Sona Eyambe),他在一支截至週一已有43.3萬次觀看的影片中指出,「我的批評來自一位長期支持台灣的人,值得重視。」在批評媒體中,「《自由時報》集團所屬《台北時報》(Taipei Times)刊出三篇反對我的文章,大多質疑我的主張與個人相關性,都沒有對我指出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惠頓表示,因一些朋友對他建議,應不僅僅詳述台灣在華府問題的演變,還要提出可行的解方,因此再撰寫這篇文章,提出他具體的建議。

建立清晰「自我防衛」理念 無人機應發展到極致

惠頓表示,國防是任何國家政府的首要責任。台灣應建立一個清晰的「台灣自主防衛」理念,並宣示雖然希望在戰爭或封鎖發生時獲得盟友協助,但其戰略原則是——必要時能以自身資源無限期作戰。仿效以色列模式,總統賴清德更應明言,永遠不會要求美國總統為台灣犧牲美國人的生命。

同時,將軍事討論焦點,從國防開支佔國民經濟產出的比例,轉向台灣人與美國人都能理解的實際作戰能力。

惠頓引述他一位同事指出,台灣軍用無人機數量可能比美國還多。他相信這有可能,因美國軍方在採購上的缺陷與更新作戰理論的遲緩,早已惡名昭彰。惠頓建議台灣,應將自動化無人機能力發展到極致。

圖為中科院設計研發的「大型騰雲無人機」,具備日/夜間空中影像監視偵查 、電子參數偵蒐 、電子干擾 、氣象觀測 及空中中繼等任務。圖/取自中科院

圖為中科院設計研發的「大型騰雲無人機」,具備日/夜間空中影像監視偵查 、電子參數偵蒐 、電子干擾 、氣象觀測 及空中中繼等任務。圖/取自中科院

比如,吸取烏克蘭戰爭高科技感測器、分布式網絡與相對低科技無人機(陸上與海上結合)致命搭配的經驗。並可將此技術打包成多種武器方案,出售給太平洋各國,作為快速強化對中防禦的有效途徑。

討論全島作戰計畫 允合格民兵擁槍枝

台灣應建獨立衛星網路,應用在和平時期的通信與監測,及戰時軍事指揮與控制。惠頓說,台灣不信任SpaceX和其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是對的,「誰會信任一位在中國設有汽車工廠的人?」近年將衛星送入低地球軌道的建造與發射成本大幅下降,惠頓認為台灣完全負擔得起,且可從美國公司輕易取得授權技術。否則一旦危機促起,中國迅速破壞海底通信電纜,台灣將只能靠業餘無線電聯絡。

雖然在海上或空中削弱中國入侵至關重要,但幾不可能在灘頭徹底阻止登陸。惠頓說,中國入侵更可能像「敦克爾克大撤退」反向版——數以千計中小型船舶與飛機,各載著小股部隊登陸。

同時,台灣應準備並公開討論全島作戰計畫。惠頓建議,現在有一群非現役男子,正用氣槍演練戰術(意指黑熊學院),或可考慮屆時使用真槍協助防禦。他說,「這些有愛國心的志願者,應被納入瑞士式民兵體系,並接受武器、戰術、後勤、指揮、醫療等完整軍事訓練。」惠頓甚至建議台灣放寬槍械法,尤其允許合格民兵在分散的軍械庫儲存武器。

瑞士成年男性(及部分女性)在完成基礎軍事訓練後,會被編入民兵役,持續保持一定軍事準備狀態。  軍隊以平時在民間生活、戰時才動員的預備役軍人為主,不是職業常備軍。圖/取自The Swiss Spectator

瑞士成年男性(及部分女性)在完成基礎軍事訓練後,會被編入民兵役,持續保持一定軍事準備狀態。 軍隊以平時在民間生活、戰時才動員的預備役軍人為主,不是職業常備軍。圖/取自The Swiss Spectator

檢驗國會支持 促施壓川普交付欠台215億美元武器

有人批評惠頓錯估台灣在國會山莊的跨黨派支持。但惠頓相當堅持說,「每年4月,我都會對《台灣關係法》(TRA,1979)如禮行儀地致敬翻白眼」。他說,該法看似要求美國行政部門出售台灣防衛武器,但 46 年來行政部門從未真正遵守。但這不意外,因美國憲法賦予總統近乎完全的外交政策與軍售控制權。

惠頓不預期這會改變,但他建議如果不信,台灣可試試看如下做法:

首先,要求美國國會的「朋友」做些對台灣有實質意義的事。華府有人開玩笑說,「國會台灣連線」是最大之一,但其成員除了入會,幾乎不做與台灣有關的事。惠頓建議先請這些朋友逼行政部門交付台灣已購但尚未交付的全部武器——預估欠交總額215億美元。

建議台灣軍購400億美元 要求友人讓台加入環太軍演

川普喜歡外國大額採購美國武器,惠頓建議台灣提出一個讓川普無法拒絕的條件:先交付逾期貨物,台灣將把採購總額提高至400億美元,並在他任期內全部交付。

其次,要求這些國會朋友將條款寫入年度《國防授權法》,規定台灣可參加兩年一度的美國主導「環太平洋軍演」(RIMPAC),並永久排除中國。

去年7月28日美在夏威夷舉行環太平洋軍演(RIMPAC),惠頓建議台灣要求國會朋友促美看定,台灣加入年度軍演,並在台灣設秘書處。圖/取自RIMPAC  FB

去年7月28日美在夏威夷舉行環太平洋軍演(RIMPAC),惠頓建議台灣要求國會朋友促美看定,台灣加入年度軍演,並在台灣設秘書處。圖/取自RIMPAC FB

此外,台灣還應要求在該法中明訂,國防部應推動在每個參演國設立 RIMPAC 秘書處,並在美國、日本、菲律賓與台灣設立(需各國同意)。表面理由是持續全年為這項複雜軍演進行規劃,實際上則是在危機時建立軍事合作的機制。

雖然太平洋永遠不會出現類似北約的聯盟,但這種秘書處可作為聯盟的一個重要部分——隨時待命的聯合軍事指揮體系,在戰時實現「戰力倍增」。這不涉及條約,也不暗示互防義務,但至少可讓軍事領袖在危機中有能力與台灣軍隊聯合作戰。

退還美援重塑形象 切割「中華民國」概念

除此,惠頓具體建議還包括:將近年美國政府給台灣的金額加總,直接寄支票到美國財政部——那裡還特別設有「捐款」郵政信箱。數十年來,台灣都是自費防衛;近年,像共和黨的葛拉漢(Lindsey Graham)等鷹派議員,未經台灣請求就把對台援助塞進預算,反而弊大於利。惠頓說,對於國防而言,這筆錢雖小,但台灣因此失去了向美國人強調「我們是少數不需要美援的盟友」的特點。退還可取回這項珍貴的區隔。

美援之外,惠頓建議重新「定義台灣」。也就是說,在不宣告獨立前提下,台灣應繼續發展一種內外都能理解的獨立身份。這種身份會像美國與英國一樣,有歷史淵源,但應切斷任何政治血脈。移除立法院與貨幣上的孫中山像,將中正紀念堂改為紀念1980年代後推動台灣民主的人士的博物館,將蔣介石銅像移走。

惠頓建議賴政府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廢除所有代表「中華民國」的圖騰,如拿掉立法院的孫中山像。圖/中央社

惠頓建議賴政府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廢除所有代表「中華民國」的圖騰,如拿掉立法院的孫中山像。圖/中央社

此外,將桃園機場更名李登輝機場,勸說中華航空、中鋼等企業更名。把國共內戰時從中國帶來的藝術品送回北京。如此,就可減少外界對台灣究竟是獨立文化與事實獨立國家的混淆。正如西班牙征服者科爾特斯(Hernán Cortés)在 1519 年焚船以斷退路,台灣應在思想上切割「中華民國」概念。

效法新加坡或杜拜 讓全球更願捍衛自由

而在經濟層面上,惠頓也提建議,將台灣形象從「晶片供應基地」轉變為經濟自由與實力的堡壘。全面改革與放鬆銀行、保險業管制,促進國內增長並吸引外資。歡迎中國資金,只要不涉及控股或技術轉移。效法新加坡或杜拜,讓金融實力與外資利益成為各國阻止中國攻台的理由,也讓自由世界更願意捍衛自由象徵。

而在加入 WTO(世貿組織)、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等全球化機構失敗後,惠頓建議台灣可發起以經濟為核心的新組織,承認依賴出口與轉移製造業的增長模式已終結。透過自由市場改革,讓亞洲四小龍重返高成長。台灣可率先提出能源降價方案,如全國興建模組化核電廠,以降低從糧食到住房的成本。

同時,允新台幣升值之後與美元掛鉤。貨幣升值可壓低進口成本、降低通膨、改善對美貿易逆差。與美元掛鉤則消除匯率風險,進一步促進金融與貿易增長。

最後,擴大與美國及其他天然盟友的聯繫,方便他們在台生活與工作。美日公民應可隨申請獲長期工作簽證,菲律賓等較貧國家則可設配額。為長期致力台灣的經濟移民建立合理歸化途徑。台灣銀行應採用美國FICO信用評分等方式,方便美國人在台生活與經商取得信用。

惠頓最後強調,這些改革的總效果是拋棄無效的表面功夫,接受痛苦的現實,並繼續向前。他說,台灣的未來不會由華府或北京決定,而是由台灣自己決定。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