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上周五(15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表示,他將於未來2周宣布對進口半導體晶片加徵關稅。
路透報導,川普在前往阿拉斯加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會晤的空軍一號上對隨行媒體表示:「我將於下周及下下周對鋼鐵以及晶片制定關稅」,起初關稅將訂定在較低範圍,以便企業赴美設廠建置產能,隨後關稅稅率會大幅調升,可能達到200%或300%。這個做法類似川普對製藥業關稅的規劃。
Trump Hints That Chip Tariffs Might Reach 200% or 300%
— Piyush Bhasarkar (@TechKard) August 15, 2025
Trump also suggests his chip tariffs will start low before ramping up. 'That gives [companies] a chance to come in and build. And very high after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pic.twitter.com/Udt4uKfWPM
川普並未透露具體稅率,僅說:「我會設定一個起初較低的稅率,給企業機會來美國建廠,之後在一定時間後關稅將大幅提高」,並表示有信心企業會選擇在美國製造,以避免高額關稅。
川普近期透過對幾乎所有國家對美出口商品加徵高額關稅,以及針對汽車等特定行業實施關稅,顛覆了全球貿易格局。今年(2025年)2月,他將鋼鐵和鋁的關稅提高至25%,並於5月宣布將稅率加倍至50%,以提振國內製造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會再次提高金屬關稅。
川普上周宣布,對半導體進口加徵100%關稅,但承諾在美國投資建廠的企業可獲豁免。此言論與蘋果公司(Apple)宣布在美國追加投資1000億美元(約台幣3兆元)的聲明同時發布。而台積電與韓國三星電子因分別在亞利桑那州與德州建廠,也屬於受保護名單。
英國《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報導,對其他企業而言,若無法具體證明自身與供應鏈在美國有「足夠且實質」的投資,就難以爭取免稅待遇。瑞士銀行(UBS)亞太區科技研究主管高杜瓦(Nicolas Gaudois)直言,從筆電到智慧型手機的裝置供應商,都必須證明自身及供應鏈在美國投資一定規模,「但那些無法證明的公司要如何生存?」一家為蘋果供貨的日本晶片製造商的未具名高層也坦言,真正的挑戰在於龐大的供應鏈,「數百家零組件供應商根本沒有能力赴美建廠」。
業界也對川普晶片關稅究竟如何計算普遍充滿疑慮,是依進口到美國的設備總成本,還是僅針對晶片在海外製造部分的銷售額來加以課稅?若連材料與製造設備也被納入課稅範圍,將大幅推升在美建廠成本,反而可能阻礙川普原本希望推動半導體製造回流美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