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談判籌碼 傳北京當局出手打擊外企囤積稀土

中國主導全球稀土產業,掌握全球稀土供應中約9成的加工,以及94%的永磁體生產。圖/翻攝自DW News YouTube頻道
中國主導全球稀土產業,掌握全球稀土供應中約9成的加工,以及94%的永磁體生產。圖/翻攝自DW News YouTube頻道

隨著美中貿易摩擦升溫,中國進一步收緊對稀土產業的掌控,部分外國企業因而轉向囤積這些關鍵技術金屬,以因應急迫需求。據《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北京正藉打擊囤積行為,打造新的「施壓籌碼」以對付外國。當局警告,若外企囤積稀土及相關產品,將面臨更嚴格的出口限制。這反映北京意在防堵買家囤積,以鞏固其在全球供應鏈的最大談判籌碼。

《金融時報》引述兩名知情人士透露,北京警告買家,如果囤積稀土及其衍生產品(如用於電動馬達的磁鐵),將面臨更嚴格的供應限制。

其中一人表示:「中國正告訴企業不能去建立龐大的稀土庫存,否則他們將面臨供應短缺」另一人則說,中國當局刻意限制核准出口的數量,以防止外國囤積,並指出「這將成為今後的籌碼」。

稀土金屬應用廣泛,包括電動車、智慧型手機甚至軍事系統。雖然「稀土」一詞給人稀缺印象,但許多元素其實在全球各地皆可開採,關鍵在於中國掌控了精煉工序。

中國主導全球稀土產業,掌握全球稀土供應中約9成的加工,以及94%的永磁體生產。當局已將這種對關鍵產業的掌控武器化,作為與美國貿易戰的談判籌碼。

知情人士指出,北京防止企業建立大量庫存,顯示北京決心在這一產業維持最大化的槓桿,避免外企因有庫存而能靈活應對短缺與價格波動。

今年4月,中國已將7類中重稀土納入出口管制清單,作為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解放日」關稅的回應。該措施也涵蓋了永磁體與其他成品,導致多個產業、特別是汽車業出現供應短缺。

雖然華府與北京本周同意再度延長90天的關稅休戰,但中國對稀土的管制仍是談判的重要議題。一名熟悉談判的人士表示:「這仍然絕對是個問題。」

北京透過開採與加工配額控制稀土產量。去年僅有兩家國有企業獲得配額。在美歐官員及企業抱怨管制導致短缺後,中國雖允許稀土出口部分恢復,但貿易數據與調查顯示,北京仍在嚴格管控出口。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上月調查顯示,受訪會員企業中有半數表示,他們的大部分稀土申請不是被擱置,就是遭拒。今年6月,中國出口了3,188噸稀土永磁體,比5月的出口量多出一倍以上,但較去年同期下降38%。自中國實施貿易限制後的三個月裡,磁鐵出口量約為去年同期的一半。

USCBC報告指出,大宗訂單,尤其是「高於申請者歷史平均水準」的激增訂單,會受到更嚴格審查,以防範被視為囤積行為。報告還補充說:「申請也會逐條審核,任何不符之處都可能導致申請延遲或被退回。」

參與申請流程的人士透露,由於等待時間拉長,業界協會與商會頻繁向中國商務部反映最急迫的需求,商務部通常會優先加快核准這些企業的案件。這一問題已迫使部分西方企業將成品生產轉移到中國,這符合北京希望加強供應鏈控制的目標。

福斯新聞(Fox News)報導,專家7月在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作證時警告,中國壟斷關鍵礦物供應,已是本世紀「生死攸關」的議題。前參議員曼欽(Joe Manchin)則表示,美國是時候恢復生產,並依靠日本和南韓等盟友來承擔精煉。他說:「我們已經具備所需的基礎,很快就能重返賽局。」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