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15日)是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無條件投降80周年,總統賴清德僅在臉書發文紀念二戰「終戰 」80周年,開頭以「太平洋戰場」為題,卻隻字未提「中華民國」與「對日抗戰」,引發外界批評。新竹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以〈從太平洋戰爭到台美關係:賴清德的不務實〉為題表示,比較當年太平洋戰爭裡美國與中華民國的軍事同盟,如今台美哪有這種交情?
何志勇說,既然賴清德要談1941年底日軍偷襲珍珠港後爆發、扭轉二戰局勢的太平洋戰爭,又豈能刻意忽略這場戰爭促成美國與中華民國並肩作戰、締結軍事同盟的歷史關鍵?
何志勇表示,民進黨政府最愛掛在嘴上的「台美關係史上最好」、「美國是台灣盟邦」,其實完全經不起檢驗。真正的盟邦,除了雙方要有正式外交關係之外,還必須簽訂軍事同盟條約。但這兩個要件,今天的台美之間皆不存在。
何志勇說,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隔日美國對日宣戰,成為同盟國一員,與中華民國並肩抗戰。1942年美籍志願大隊「飛虎隊」也併入美國陸軍航空隊第23大隊,正式回歸美軍體制,繼續協助中華民國空軍抗日。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不久,美軍破解日軍密碼,在「中途島戰役」中擊潰日本海軍,並以「跳島戰術」逐步反攻,最後在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造成逾 20 萬人死亡,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中華民國得以生存。
何志勇指出,中美軍事同盟關係,延續至我國政府遷台後,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美軍第七艦隊協防台海,直至 1979 年中美斷交,隔年條約失效為止。
諷刺的是,賴清德去年底過境夏威夷時,特地前往「亞利桑那號」紀念館獻花,署名「中華民國(台灣)總統賴清德」,一樣避而不談中美軍事同盟的歷史。他反而僅訴求「台灣是南島一份子」,自我放棄中華民國在歷史縱深的道德制高點,也矮化了國格。
何志勇說,如今,賴清德在美國關稅議題上態度軟弱,任由台灣半導體優勢被美方攫取;在二戰史上,則選擇抹去中華民國與美國軍事同盟並肩作戰的事實。對照他平日高喊「借殼上市」的中華民國、內宣新版「兩國論」,儼然中華民國主權捍衛者,形同自相矛盾。
「別忘了,美國北美13州當年為脫離英國殖民統治,持續打了9年獨立戰爭,付出2萬7千人死亡的代價,占當時250萬人口逾1%。」何志勇指出,獨立從來不是輕易得來的;反觀賴清德,似乎以為靠著臉書發文,就能切割中華民國歷史、甚至「獨立建國」。他自詡「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但從他種種表現來看,恰恰相反,其實一點都不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