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副議長提議瑞士加入歐盟 免於美國致災性關稅災難

美國總統川普(左)的高額對等關稅,迫使瑞士總統祖特爾(右)親自赴美商議。圖/取自TLDR News EU《YouTube》官方頻道
美國總統川普(左)的高額對等關稅,迫使瑞士總統祖特爾(右)親自赴美商議。圖/取自TLDR News EU《YouTube》官方頻道

德國聯邦議院(Bundestag)副主席、綠黨議員努里普爾(Omid Nouripour)表示,德國應支持瑞士與歐盟建立更緊密關係,甚至提出瑞士可能「快速加入」歐盟的構想。

此呼籲是在美國對瑞士實施高額關稅的背景下提出的,凸顯瑞士在全球貿易環境變化中的脆弱性。

綜合德新社(DPA)與瑞士公廣集團《Swissinfo》報導,努里普爾表示:「德國政府應為瑞士提供迅速深化合作的機會,甚至實現瑞士的『快速加入』歐盟」。他強調,瑞士長久以來的嚴格中立傳統在當前全球環境下已面臨挑戰,「最近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爭端清楚顯示,小國若單獨行動將多麼脆弱。政治中立、經濟全球化在這個新時代已不再可行」。

自2025年8月7日起,美國對瑞士進口商品徵收39%的對等關稅,遠高於對歐盟大部分商品的15%關稅。此舉對瑞士經濟造成強烈震盪,據瑞士經濟協會(economiesuisse)估計,約10萬個工作崗位受到直接影響,主要集中在鐘錶、機械、金屬和食品行業。瑞士900萬人口高度依賴出口,美國市場去年占其出口的18%,是其最大貿易夥伴。

瑞士與歐盟的關係長期以來是透過一系列的雙邊協定維持,而非正式加入歐盟。1972年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奠定了基礎,1999年和2004年簽署的《雙邊協定I》(Bilateral Agreements I)與《雙邊協定II》(Bilateral Agreements II)涵蓋人員自由流動、申根區參與、農業、採購等領域。2009年,瑞士透過公投加入申根區,實現與鄰國的無護照邊境檢查,但保留海關控制。

瑞士未加入歐盟的主要原因在於自身對中立立場和主權的高度重視。1992年,瑞士公民在公投中以50.3%反對加入歐洲經濟區(EEA),顯示公眾對完全融入歐盟的抗拒。此外,2014年公投通過限制外國移民的提案,違反與歐盟的自由人員流動協定,進一步凸顯瑞士對獨立性的堅持。這些公投結果反映了瑞士民眾對保留經濟自主和避免過度依賴歐盟法規的偏好。

然而,瑞士與歐盟的關係並非毫無挑戰。現有雙邊協定已有20年未更新,無法完全適應當前國際貿易規則的變化。歐盟曾要求建立新框架,類似歐洲經濟區,以更緊密銜接歐盟法規,但瑞士因擔憂主權受限而未達成共識。

努里普爾認為,瑞士雖富裕,但在全球大國博弈中仍顯脆弱,「歐盟或許不是瑞士的最佳選擇,但比起當前無序的國際環境,歐盟更為可靠」。他表示,瑞士加入歐盟將使雙方獲益,特別是在需要團結的時刻。社會民主黨(SPD)歐洲政策發言人騰斯(Markus Töns)也表態,若瑞士申請加入歐盟,將受到熱烈歡迎。

瑞士外交部長卡西斯(Ignazio Cassis)在接受當地媒體《Le Temps》採訪時強調與歐盟達成新協定的必要性,以確保貿易穩定性。他表示,瑞士與美國的關係依然重要,但「瑞士沒有朋友,只有利益」。儘管如此,瑞士政府目前仍未將加入歐盟列入議程,而是專注於與歐盟的協定談判,以應對美國關稅的衝擊。

美國的高關稅政策促使瑞士重新審視其經濟策略,與歐盟的合作成為焦點。儘管德國政界支持瑞士加入歐盟,但瑞士國內對此仍存分歧,公眾對放棄中立性的意願有限。未來,瑞士仍可能透過更新雙邊協定而非全面加入歐盟,來應對當前挑戰。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