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補助換股權!川普宣布美國政府投3370億元 入股英特爾10% 

英特爾CEO陳立武(右)表示,已和美國總統川普達成協議,根據美聯社表示,美政府111億美元入股10%,但陳立武說是投資89億美元。圖為會後陳立武和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左)合影。圖/取自Lip-Bu Tan X
英特爾CEO陳立武(右)表示,已和美國總統川普達成協議,根據美聯社表示,美政府111億美元入股10%,但陳立武說是投資89億美元。圖為會後陳立武和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左)合影。圖/取自Lip-Bu Tan X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22日在其社群平台「truth social」宣布,美國政府已成功取得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10%股權,據美聯社報導,這筆交易總值約111億美元(合約台幣3370億元),資金來源主要是將先前核撥但尚未撥付的政府資金轉為股權。此舉使美國政府一躍成英特爾最大股東之一,也成為川普推動「晶片回流美國」戰略關鍵一步。

政府轉換補助換股 帳面獲利19億美元

根據川普說法,美國政府共取得4.33億股英特爾非投票普通股,每股價格20.47美元,較當日市場收盤價24.80美元有折扣。這意味政府帳面立即出現約19億美元獲利。川普在社群平台強調:「美國現在完全擁有並控制英特爾10%的股份,這是一家偉大的美國公司,前景更加不可思議。」

此次交易的資金,主要來自前總統拜登(Joe Biden)政府時期推動的《晶片與科學法案》中對英特爾承諾的補助金額,未實際撥付的約78億美元,加上「Secure Enclave」(安全隔離)計畫的32億美元,合計轉換為股權。雖然川普政府一度批評晶片法案是「浪費公帑的補貼」,但如今卻將之轉為股權投資,試圖讓美國獲利。

對此,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解釋,這筆交易顯而易見是正確的,美國應得到應有的利益。

陳立武也在達成協議後在社群媒體X發文指出,他已與川普會晤,並共同宣布一項「歷史性協議」,但陳立武說,美政府投資89億美元。他對未來的工作充滿期待,英特爾將確保最先進的矽晶技術與運算產品能在美國本土設計與製造。他並感謝總統川普與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對英特爾的信任,強調公司將為國家全力以赴。

英特爾裁員兩萬人 CEO一度遭川普施壓

這宗交易正值英特爾最艱難的時刻。位於加州聖塔克拉拉(Santa Clara)的英特爾正在裁撤超過2萬名員工,以扭轉多年錯誤決策所帶來的衰退。自2023年底以來,公司累計虧損已逾220億美元。

現任執行長陳立武僅上任5個月,本月初因其曾在陸企的投資紀錄,引發美國國會安全疑慮,川普甚在8月7日公開要求他辭職。但陳立武隨後公開表態效忠美國,並親自前往白宮會晤川普,雙方達成協議。川普隨後轉口稱他為「備受尊敬的CEO」。

隨後,陳立武發表聲明表示,「我們感謝總統與政府對英特爾的信任,並將努力推動美國在科技與製造領域的領導地位。」

產業反應與質疑聲浪

儘管川普將此舉形容為歷史性投資,但業界反應分歧。卡都研究所(Cato Institute)副總裁林西康(Scott Lincicome)批評,這恐導致其他科技公司為討好政府而被迫採購英特爾晶片,進而扭曲市場。他直言,「這是糟透的決定,將對美國企業、科技領導地位與整體經濟造成實質傷害。」

資產管理公司 Laffer Tengler Investments 執行長譚格勒(Nancy Tengler)表示,「我看不到美國納稅人會有何收益,也不見得對晶片產業有幫助。政府應該專注治理,把產業留給市場。」

美國政府介入企業並非首次

2008年金融危機時,美國政府曾注資近500億美元取得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約60% 股權,但最終以虧損約100億美元出場。

這次英特爾入股案,與川普推動的「產業回流」和對中貿易戰密切相關。川普政府希望透過減少對海外晶片依賴,確保美國在人工智慧(AI)與高科技競賽中維持領先。

同時,美國政府也要求輝達(Nvidia)與超微(AMD)在對中國出口晶片時,須繳納15% 銷售佣金,方能取得出口許可。這顯示川普正以「股權投資+行政管制」雙軌並行方式,重塑全球半導體供應鏈。

英特爾當前市值約1080億美元,僅為晶片龍頭輝達的零頭,後者市值高達4.3兆美元。英特爾股價相較25年前高峰期的75美元大幅縮水逾6成。能否藉政府入股與新管理層改革扭轉頹勢,仍是觀察重點。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