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烏克蘭戰後安全部隊 美國願提供情報、空中支援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引述多名歐洲與烏克蘭官員透露,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已準備向歐洲主導的戰後安全部隊提供情報與戰場指揮,並參與建立防空網的計劃。這項轉變被視為華府立場的重大轉變。對長期遊說華府加大投入的歐洲官員而言,這是一大突破。但美國內部仍存質疑聲音,擔心這會將美國拖入未來的衝突。

《金融時報》轉述歐洲官員說法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上周告訴歐洲領導人,美國將參與協調對烏克蘭的戰後安全保證,這是基輔為嚇阻俄羅斯未來可能發動攻擊所提的要求。

多名熟悉談判的官員進一步透露,美國高級官員隨後在多場會談中向歐洲夥伴表示,華府準備提供「戰略支援要素」,包括情報、監視與偵察(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ISR)、指揮與控制,以及防空系統,用以支援任何由歐洲主導的地面部署。

由英國和法國領導的「志願者聯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已承諾,將保護戰後的烏克蘭免受俄羅斯再度侵略。但歐洲官員私下承認,任何部署都須仰賴美國的支援,才能監督並保護歐洲部隊。

目前華府已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防空飛彈,但戰後支援將進一步涉及美軍出動飛機、後勤與地面雷達,用以協助並推動歐洲實施禁航區與防空網。在任何和平協議下,美國在情報、監視與指揮控制方面的壓倒性優勢,也能用於衛星監控停火,並有效協調駐烏西方部隊行動。

據官員表示,這項美方提議是在近來美國與歐洲主要國家的國安與軍方高層密集會議中提出,前提是歐洲各國必須承諾向烏克蘭派遣數萬名部隊。

官員警告,這一承諾仍可能被撤回。但這已代表川普政府立場出現重大轉變。今年稍早,川普政府才曾排除美國參與烏克蘭戰後安全保障的任何可能,如今卻讓數月來不斷遊說華府的歐洲官員大為振奮。

美國官員強調,美方依然反對直接向烏克蘭派兵。川普政府內部其他人士,包括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對任何形式的戰後安全保證都抱持懷疑,擔心這會將美國拖入未來的衝突。

美國五角大廈在被問及此事時,將問題轉交白宮,以及川普(Donald Trump)25日就安全保證發表的聲明,並表示《金融時報》報導中的相關構想「仍處於決策前階段,國防部不會評論尚未定案的議題」。

白宮一名官員則表示:「川普總統與其國安團隊正持續與俄羅斯與烏克蘭官員接觸,推動普丁與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舉行雙邊會晤,以停止殺戮並結束戰爭。」並補充說:「這些問題不應在公開場合進一步討論,這不符合國家利益。」

西方國家初步擬定的戰後方案包括:設立一個非軍事區,由烏俄雙方同意的第三國中立維和部隊巡邏;其後是一條更堅固的邊界,由裝備與訓練皆來自北約軍隊的烏軍負責防守;再往後,則由歐洲主導的威懾部隊駐守烏克蘭更內陸的地區,而美軍資產則在後方提供支援。不過,即使有美國潛在支援,許多歐洲國家的輿論與政界仍對向烏克蘭派兵充滿疑慮。

烏克蘭總統幕僚長葉爾馬克(Andriy Yermak)隨後證實《金融時報》的報導,並表示各國將以不同方式出力,「最終的全貌會是軍事、政治與經濟支援的混合」。

他指出,討論焦點集中在「志願者聯盟」派遣四至五個歐洲旅級部隊進駐,再加上美國提供的「戰略支援要素」。他說,這與春季相比是「重大改變」。

葉爾馬克強調:「的確,上次白宮會議在多個方面都是突破點,帶來更清晰的步驟,包括建立安全保證架構,並透過歐洲層級的融資機制協助烏克蘭取得美國武器。」他補充說,美國「可以提供支撐整個安全與威懾架構運作的骨幹」。

迄今川普的和平特使努力收效有限。克里姆林宮已拒絕川普提出的普丁與澤倫斯基會晤建議,同時普丁持續提出包括領土在內的極端要求,這對烏克蘭而言是不可逾越的紅線。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皮尼奧(Paula Pinho)26日表示:「上周在華盛頓會議後,其中一項成果是要求各國國安顧問研究具體的安全保證方案。我們很快就會聽到該小組的建議。」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