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8年拍二戰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陸導演方勵來台談心路歷程

二戰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23日在台北舉辦特映研討會,左起作家楊渡、《里斯本丸沉沒》導演方勵、資深電影人焦雄屏、中國時報總主筆陳琴富。圖/記者簡立欣攝
二戰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23日在台北舉辦特映研討會,左起作家楊渡、《里斯本丸沉沒》導演方勵、資深電影人焦雄屏、中國時報總主筆陳琴富。圖/記者簡立欣攝

1942年,一艘載有1834名英國戰俘的日本貨船「里斯本丸」,從香港駛往日本途中,被美軍誤擊後沉沒,其中384名英軍被浙江東極島漁民救起,船骸與828條冤魂則靜靜躺在東極海域。75年後,大陸導演方勵不但勘測到沉船,還花了8年找到數百名親歷者後代,並拍成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近日該片受邀於桃園電影節播映,方勵也在台北參加特映研討會,分享心路歷程。

方勵是2014年於東極島拍片時,無意間聽到當地漁民提到70多年前全村「海上大救援」的故事。方勵說,當他聽到東極海域下竟有一艘沈船及800多條亡魂,多年來無人知曉,且他們逝去時和方勵的22歲兒子年齡相仿,此事觸動了他的內心。於是本職是地球物理學家的方勵率領海洋科技團隊,辛勤工作數個月後,於2017年測到「里斯本丸」沉船遺骸。

昂貴而瘋狂的計畫

船找到了,方勵決定把此事拍成電影,開始找人。他先赴英國拜訪《里斯本丸沉没:英國被遺忘的戰時悲劇》一書作者托尼.班納姆,經過長考,方勵說出一個瘋狂計畫:每周日在英國當地3家主要報紙《星期天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衛報》,刊登全版尋人廣告,時間長達2個月。 

此舉當然昂貴,但非常有效,工作團隊直接聯繫到380多位親歷者後代,包括2位近百歲的倖存者;英國廣播公司聽聞竟有一位中國人在找英國沈船戰俘後裔,而且是民間人士,不是官方計畫,特地為方勵做了一場全球直播的電視訪談。工作團隊並搜集了無數珍貴歷史資料與影像,最終拼湊出這段完整的歷史。

《里斯本丸沉沒》以動畫描述船隻沉沒過程的25小時。1942年10月1日,里斯本丸駛抵浙江舟山對開海面,由於並無標示是運載戰俘的船隻,遭到美國太平洋艦隊潛艇部隊發射魚雷擊中。日軍先是用十多艘船撤走了自己的士兵,為怕戰俘逃走,再把所有英國戰俘用木條和帆布釘死在3個船艙裡。進了水的船艙黑暗、悶熱、惡臭,空氣窒息得「一支蠟燭都點不起來」,宛如人間煉獄,許多人正靜靜地死去;就在最後一刻,戰俘們以一把廚房餐刀奮力砸開木條、逃出船艙,不料周圍船艦的日軍卻開始掃射,不久之後附近的東極島漁民發現有異,駛出小舢舨傾力救人。

由於有漁民的介入,日軍不敢再射殺戰俘,而是開始打撈倖存者,但最終仍有828人死於這場悲劇:有的是沒逃出船艙,有的是逃生後溺亡,有的是漂浮海上時被日軍開槍射殺。

在日本動用私家偵探

方勵甚至動用了私家偵探,找到當時「里斯本丸」日本艦長經田茂的子女。在他們的記憶中,父親被判7年徒刑回到家之後,每天要抽50多根菸,直到睡著了嘴上也叼著菸,而他們此前根本不知道父親在戰時經歷了什麼。

方勵在英國遇到很多心碎的家庭,他說,那段期間採訪團隊「每天都泡在淚水裡」。有一個家庭1942年就得知里斯本丸沉沒,而他們的父親在船上生死未卜;1945年,他們收到一封遲到3年的信,父親在信中說他身體健康,一家人的心就這樣一直懸著,直到父親沒能倖存的消息最終被確認……。鏡頭前已是耄耋之齡的老先生泣不成聲。

焦雄屏:歷史是需要搶救的

《里斯本丸沉沒》講述了戰爭的黑暗、人性的光明與親情的牽絆,在二戰結束80周年的今天看來特別有意義。策劃此次特映研討會的台灣資深電影人焦雄屏,與方勵是20多年的好朋友,她表示之前就聽方勵說有拍攝《里斯本丸沉沒》的計畫,期間她和方勵聯繫時只知道片子還在拍、還在拍,沒想到一拍就是8年,還真的拍成了。

焦雄屏說,看過《里斯本丸沉沒》的人無一不被感動,它講的是戰爭對人們的傷害,對家庭的分離,電影挖掘了歷史,最後回歸到人,探討親情與和平的重要。

焦雄屏也說,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大陸有許多優秀的二戰題材電影陸續推出,台灣卻沒有甚麼動作,她認為台灣應該投入更多心力,「歷史是需要搶救的。」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