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專欄】美中AI霸權決戰開打!   川普這步棋讓全球科技版圖徹底洗牌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人工智慧(AI)技術已成為全球強權競逐的戰略制高點。2019年2月,川普(Donald Trump)政府簽署「維護美國人工智慧領導地位」的行政命令,正式啟動「美國人工智慧倡議」。這項被視為「美國史上最重大AI戰略」的行動計畫,不僅展現華府爭奪人工智慧霸權的強烈決心,更揭示了美中科技冷戰背景下,國家級AI戰略已成為重塑國際秩序的核心工具。該倡議雖未編列巨額聯邦資金,卻透過政策調整、資源重分配與法規鬆綁,構建出有別於中國大陸「國家主導」模式的獨特發展路徑。

戰略背景與核心目標

川普政府的AI戰略誕生於國際競爭加劇的關鍵時刻。當時多份報告顯示,大陸在人工智慧領域的追趕速度超乎預期,特別是在臉部辨識、無人機技術等應用層面已具備領先優勢。有分析更警告,若按當前趨勢,中國可能在2030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首要AI強權。這種危機感促使白宮採取行動,將人工智慧定位為「影響未來軍事與經濟競爭力的關鍵技術」。

該倡議明確提出5大核心原則:持續推動研發、釋放AI資源、建立標準規範、培育人才隊伍,以及拓展國際合作。值得注意的是,與大陸的全面性產業政策不同,美國戰略特別強調「聯邦政府協調」與「私部門主導」的雙軌模式。一方面要求行政部門優先將人工智慧納入研發重點,另一方面則透過開放政府數據庫、調整法規框架等方式,為民間企業創造更有利的創新環境。

政策工具與實施路徑

在具體實施上,該計畫展現出「輕預算、重協調」的特點。有別於傳統大型國家計畫,它未設立專項巨額資金,而是指令行政機構將既有經費重新導向AI相關領域。根據當時預算書,2020年非國防AI研發支出增至22億美元,雖較前一年成長5%,但仍遠低於業界預期。這種做法反映川普政府「小政府」理念,強調以政策引導取代直接干預。

關鍵措施包括:要求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建立AI技術標準框架,指示國防部等機構優先採購本土AI產品,以及擴大對移民政策的彈性以吸引國際人才。其中最受關注的是「聯邦數據服務」計畫,該計畫要求各部門開放政府數據供研究使用,包括氣象、衛星影像等高價值資料庫。此舉旨在解決美國業界面臨的數據短缺問題,同時維持對大陸數據優勢的競爭力。

地緣政治與國際影響

這項AI戰略的推出,明顯帶有抗衡中國大陸的地緣政治意圖。文件雖未直接點名,但多處強調「保護美國技術優勢」、「防止戰略競爭對手獲益」等表述,其指向性不言而喻。同時期商務部對華為等中國科技企業的制裁,與此戰略形成配套措施,共同構建對大陸技術圍堵網。

值得注意的是,該戰略特別強調與「理念相近國家」的合作。這顯示美國意識到單邊主義的局限性,試圖通過聯合日本、澳洲、印度等國,建立技術標準聯盟與數據共享機制。這種「聯盟式競爭」策略,既可在技術規範制定上孤立大陸,又能分攤研發成本與風險。有觀察家認為,這標誌著全球AI競爭已從企業層面升級至國家聯盟層面的新型態衝突。

產業影響與技術倫理

儘管聚焦技術競爭,該倡議對AI倫理問題著墨有限。文件僅簡單提及「確保技術安全可靠」,未像歐盟那樣提出詳細倫理框架。這種側重發展速度、輕忽規範管理的取向,引發科技倫理學界的批評。但支持者認為,這種靈活性正是美國優勢,過早規範可能扼殺創新動能。

對產業界而言,該計畫帶來實質利好。大型科技公司如谷歌(Google)、亞馬遜(Amazon)獲得更多政府合同與數據資源,新創企業也透過簡化法規程序加速技術商用化。特別在健康醫療、交通運輸等傳統管制嚴格領域,政府明確表示將放寬AI應用限制。這種「監管沙盒」模式使美國企業在自動駕駛、醫療診斷等應用層面保持領先。

挑戰與局限

然而此戰略也存在明顯局限性。首先,缺乏專項資金使部分計畫推進緩慢,特別是人才培育與基礎研究領域仍需國會額外撥款。其次,過度依賴私部門可能導致研究方向偏向短期商業利益,削弱基礎理論探索。最後,國際人才吸引政策與當時收緊的移民氛圍存在矛盾,使許多海外研究者轉投加拿大或歐洲實驗室。

最嚴峻的挑戰在於技術民主化問題。批評者指出,政策過度傾斜大型科技企業,可能加劇市場壟斷與技術集中化。同時,軍民兩用技術的界線模糊引發憂慮,國防部大規模投資攻擊性AI武器系統的做法,已引起包括矽谷員工在內的強烈反彈。

台灣的啟示與機會

對台灣而言,美國AI戰略既帶來挑戰也創造機會。在供應鏈重組背景下,台積電等半導體企業成為雙方競相拉攏的關鍵夥伴。同時,美國對大陸科技遏製策略,客觀上為台灣提供「選邊站」的戰略空間。有智庫建議,台灣應善用晶片製造優勢,與美方建立AI硬體聯盟,並在數據治理、技術標準等領域提前對接國際規範。

另一方面,台灣需警惕成為霸權競賽的犧牲品。美中技術脫鉤可能迫使企業做出艱難選擇,而兩岸關係的特殊性更增加政策制定的複雜度。台灣應建立自主AI技術團隊,聚焦醫療、製造等優勢領域,避免過度依賴任何單一市場。

川普政府的AI行動計畫,標誌著美國正式進入國家級技術競爭的新階段。它展現出有別於傳統產業政策的創新治理模式,透過法規調適、數據開放與國際聯盟等軟性手段,維持技術領先地位。雖然存在資金不足、倫理風險等質疑,但其確立的人工智慧國家戰略框架,已為後續政府奠定基礎。

這場霸權競賽遠未結束,隨著技術迭代加速,美國能否維持領先優勢尚待觀察。但可確定的是,人工智慧已不再純屬技術範疇,而是成為重繪21世紀國際格局的戰略畫筆。台灣身處地緣政治前沿,唯有準確把握技術趨勢與政經變局,才能在變動中找尋自身定位。未來10年將是人工智慧決定國力的關鍵期,每個國家都需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做好準備。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