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周一(1日),韓國宣布暫停由軍方營運、針對北韓的《自由之聲》(Voice of Freedom)廣播節目,這是15年來首次停播,被視為李在明政府緩解兩韓緊張關係努力的一部分。
《韓國先鋒報》(The Korea Herald)報導,韓國國防部當天上午9時許向媒體發送訊息:「為降低兩韓之間的軍事緊張,『自由之聲』廣播已暫停」。據悉,最後一集節目已在周日(8月31日)晚間10時播出。「自由之聲」由韓國軍方製作與營運,長期以來是首爾對平壤進行心理戰的重要工具。節目內容通常包括批評北韓政權的新聞、宣揚自由民主制度的優勢、韓國經濟發展的成就、兩韓對比以及韓國流行文化動態。
該廣播自1962年啟播以來,因兩韓關係變化多次暫停與恢復。近期一次恢復是在2010年5月,當時北韓魚雷攻擊導致韓國海軍「天安艦」沉沒,促使韓國重啟廣播。此前,該節目曾在2004年6月盧武鉉政府時期,因兩韓同意停止邊境宣傳活動而暫停。
此次停播是李在明總統推動和解政策的最新舉措。李在明於6月4日上任後,迅速採取行動緩和兩韓關係。6月11日,他下令停止沿兩韓邊境的擴音器廣播,並於8月初進一步指示拆除所有擴音器系統。此外,國家情報院上個月(8月)也終止了針對北韓的廣播與電視節目。
李在明上任以來多次公開對北韓示好,表態願朝和解方向前進的意願,願意與北韓對話,強調「和平共存」與「經濟合作」的重要性,並呼籲北韓回應以重啟非軍事化對話。他在就職演說中表示,兩韓應「基於互信重建關係」,並提出願在人道援助與經濟項目上合作。李在明政府正在檢討對北韓的部分制裁措施,考慮在特定條件下允許民間團體提供人道援助,作為吸引北韓對話的誘因。
北韓對李在明的示好政策反應冷淡且謹慎。平壤官方尚未對「自由之聲」停播或擴音器拆除發表正式評論,但北韓《勞動新聞》於8月中旬曾批評韓國的和解姿態為「虛偽」,稱其「無法掩蓋美國與韓國的軍事威脅」。
北韓外務省一名官員在7月表示,除非韓國與美國停止聯合軍演並解除制裁,否則不會考慮對話。此外,北韓近期持續進行飛彈試射,顯示其軍事姿態未因韓國的和解舉措而改變。
韓聯社報導,北韓在李在明上任後加強了邊境監控,並在非軍事區(DMZ)增派軍力,似為防範韓國政策變化帶來的潛在影響。然而,北韓未對韓國停止宣傳廣播採取相對呼應行動,這被部分分析人士解讀為平壤可能在觀察李在明政府的後續動作。分析認為,李在明的政策能否打破僵局,關鍵在於北韓是否願意回應對話,以及國際社會對制裁與軍演的協調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