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空襲卡達 川普撇清「不是我的決定」 哈瑪斯稱高層躲過暗殺

以色列9日在卡達發動空襲,試圖暗殺哈瑪斯政治領導層。圖/翻攝自Face the Nation YouTube頻道
以色列9日在卡達發動空襲,試圖暗殺哈瑪斯政治領導層。圖/翻攝自Face the Nation YouTube頻道

以色列9日在卡達發動前所未有的空襲,試圖暗殺哈瑪斯政治領導層,進一步升級在中東的軍事行動。哈瑪斯稱空襲造成5名成員死亡,但強調暗殺談判代表的行動失敗。卡達當局表示,一名安全官員在襲擊中身亡。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則撇清關係,強調「這是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的決定,不是我的決定」,並形容這是「無助美以利益的單方面襲擊」。

綜合路透、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表示,他對以色列的襲擊「在各方面都非常不滿」,並將於10日就此事發表完整聲明。他在華府一間餐廳外受訪時說:「我對這件事並不高興。情勢很糟,但我必須說,我們想要人質回來,只是對今天的處理方式並不滿意。」

以色列堅稱襲擊合理,卡達則批評以色列背信棄義,並從事「國家恐怖主義」。卡達總理穆罕默德(Sheikh Mohammed bin Abdulrahman al-Thani)警告,此舉威脅到卡達斡旋的和平談判。

川普表示,他認為打擊哈瑪斯本身沒有問題,但對襲擊發生在美國主要的「非北約」盟友卡達感到遺憾。卡達不僅長期是哈瑪斯政治基地,也是美國在中東最大軍事設施烏代德空軍基地(al-Udeid Air Base)的所在國。

這場襲擊引來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歐盟的譴責,並可能破壞加薩停火談判以及川普推動的和談努力。

哈瑪斯表示,襲擊造成5名成員死亡,其中包括該組織流亡加薩領導人兼首席談判代表哈雅(Khalil al-Hayya)的兒子。哈瑪斯稱,以色列企圖暗殺其停火談判小組,但行動失敗。

據美國官員透露,川普是在空襲開始前不久由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凱恩(Dan Caine)告知,而非由以色列直接通知。川普隨即指示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警告卡達,但多哈當局否認,強調美方來電時已傳來爆炸聲。

川普在自家社群媒體Truth Social發文稱,美軍在襲擊前「剛好」收到警告,但未說明是否由以色列通報。更撇清關係強調:「這是納坦雅胡的決定,不是我的決定。」他寫道:「在卡達這個主權國家、美國的親密盟友,而且正努力與我們攜手、勇於冒險推動和平的地方發動單方面轟炸,無助於以色列或美國的目標。不過,消滅那些靠加薩居民苦難牟利的哈瑪斯,仍是一個正當的目標。」

哈瑪斯政治局成員漢迪(Suhail al-Hindi)告訴半島電視台,該組織領導層在襲擊中倖存。這次空襲發生在以軍要求加薩市居民撤離後,以色列正準備徹底摧毀該市殘餘的哈瑪斯勢力。

卡達總理穆罕默德表示:「卡達外交傳統不是建立在以色列這種國家的行為之上,我們的調解傳統不會因此受阻。」並直言這次攻擊「不僅踐踏國際法,也踐踏道德標準」,指責以色列在一個主持正式談判的調解國境內發動襲擊,完全不可接受。他說:「卡達保留回應這次公然攻擊的權利,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卡達稱,以軍襲擊造成一名內部安全部隊成員死亡,另有多人受傷。

卡達外交部發言人安薩里(Majed Al Ansari)則駁斥事前獲知襲擊的說法,稱「這些說法毫無根據」,強調美方來電時,爆炸已經發生。

川普隨後致電卡達埃米爾(Emir)與卡達總理,保證「此類事件不會再發生在卡達領土上」,並與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通話。

以色列官員表示,襲擊目標包括哈雅等哈瑪斯高層,但仍在調查是否成功擊斃領導人。兩名美國官員指出,以色列在行動前不久曾通知美軍,但未經華府協調或批准。川普曾於今年5月高調訪問卡達,下榻酒店距此次襲擊地點僅2公里。

以方表示,這是「數月籌劃的行動」,近期才加快進度。空襲發生在哈瑪斯武裝派別卡桑旅(Qassam Brigades)宣稱對耶路撒冷郊區公車站槍擊案負責後不久。該槍擊造成6人死亡。

納坦雅胡表示,此次空襲「完全正當」,是在耶路撒冷槍擊事件與4名以軍在加薩喪生之後下令執行。納坦雅胡在電視演說中說:「恐怖分子領導人享有任何形式庇護的時代已經結束,我不會讓這種庇護繼續存在。」

此舉引發全球反彈,歐盟譴責這是「違反國際法」;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批評這是「明目張膽且懦弱的行為」;沙烏地阿拉伯斥責「殘暴侵略」;埃及警告此舉將樹立危險先例。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在社群平台X上寫道,這次襲擊「嚴重危及」推動和平與區域安全的努力。

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罕見以強烈語氣表示關切,稱「局勢非常嚴峻」。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譴責以色列,並肯定卡達在加薩停火與人質談判中扮演正面角色。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