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問題成中美發展關鍵 陸學者:川普若支持「和統」將是川習會大突破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指出,中美是否能和平共處,關鍵在於台灣問題。圖/取自微博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指出,中美是否能和平共處,關鍵在於台灣問題。圖/取自微博

第十二屆北京香山論壇今天(17日)登場,本屆主題為「共護國際秩序,共促和平發展」。中美學者於「香山視界高端對話」討論大國關係發展之道。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指出,中美是否能和平共處,關鍵就是台灣問題,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若能在川習會中公開支持中國「和平統一」,將會是雙方重大突破,甚至可助其問鼎諾貝爾和平獎。

在「大國正確相處之道」對話中,美國前國防部中國事務副助理部長施燦德(Chad Sbragia)未直接「台灣」,僅以南海等敏感地區為例,強調雙方應妥善管理分歧,避免爭議升級為危機。他說,和平共處的核心是理解雙方利益,避免過度反應,並在危機發生時理性控制,不致演變為軍事衝突。

吳心伯則明確指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的關鍵。他認為,和平共處的能否實現,取決於美方是否願以和平方式處理台灣事務。吳心伯強調,川普雖聲稱不願與中國發生衝突,但台灣問題可能成為唯一引爆點,若年底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時公開表態支持和統,甚至調整對台政策,將如同1972年尼克森訪中般具歷史意義,「這可能讓川普更容易拿到諾貝爾和平獎」。

除了台灣議題,吳心伯也談及中美經濟與技術領域的角力,認為中國應突破美國設限,使其遏制政策無效。他提到美國國安觀念帶有強烈現實主義色彩,注重自我利益與權力關係,關稅戰就是典型案例,該政策也深刻影響中美關係。吳心伯主張,中國需主動影響雙邊關係,但不應期望美方「對中國好」,而是透過談判推動合作,理性管理南海等敏感議題。

針對軍事交流,吳心伯表示,儘管美方代表規格下降,但兩軍對話不可或缺,「川普若真不想與中國發生衝突,就必須讓軍方保持接觸」。他形容這是「形勢比人強」,即便美方不情願,仍需與中方打交道。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鄭永年則在論壇中指出,西方炒作「中國威脅論」並不成立,中國海外軍事行動僅限於在聯合國框架下派遣維和部隊,從未駐軍他國。針對台海局勢,鄭永年強調,北京不會放棄武力選項,必要時將動用軍事力量阻止「台獨」,但仍會以社會和經濟手段推動和平統一。

本屆論壇自9月17日至19日舉行,共安排4場全體會議、8場平行分組會議,並設置高端對話、中外名家交流及中外青年軍官研討會等活動。

此次美方代表團規格降低,僅由駐陸防武官阮遵(Tuan Nguyen)、空軍武官費夫(Kurt Dennis Fife)、陸軍副武官吉爾羅伊(Oscar Aravinda Gilroy)與政治處官員薛曼(Anne Sherman)等人出席,相比去年由時任國防部副助理部長蔡斯(Michael Chase)率團,此次層級不如以往。對此,吳心伯批評,美方耍「小心眼」,不僅不派高規格團隊,還阻止其他國家派高層與會。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