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中共九三閱兵的言外之意

揭仲/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淡江戰略所兼任助理教授

中共在九月三日於北京舉行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為名的閱兵儀式,由習近平親自校閱,總計出動兵力上萬人、各式飛機119架、地面裝備數百輛,分組成45個方(梯)隊,其中包括不少首次公開亮相、甚至之前未曾聽聞的裝備,引發高度關注。

然而,中共這次閱兵雖以紀念抗日戰爭為名義,但整個過程中,與抗戰的連結十分有限;幾乎只有習近平在登上天安門城樓時,與數位抗戰老戰士代表握手,和習近平的致詞內容,讓人勉強想起舉行閱兵的理由。相形之下,2015年7月馬英九政府在湖口國家閱兵場舉行的抗戰勝利70周年「國防戰力展示」,不僅會場周遭有放大的日本降書與各重要會戰的陳述,與抗戰裝備的實體與全尺寸模型,更安排抗戰老兵身著當年軍裝搭乘悍馬車,在受閱部隊前方通過司令臺,接受三軍統帥及在場觀禮民眾的歡呼與致敬,紀念抗戰勝利的主旋律十分清晰。

由於抗戰元素少之又少,使中共這場閱兵雖以紀念抗戰為名,本質上卻是習近平軍事改革10周年的成果展;因為習近平就是在2015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儀式上,宣佈將裁軍三十萬人以優化軍隊結構,被視為中共這波軍事改革的起點。同時在閱兵儀式的過程和許多細節上,更充斥了許多高度政治性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宣揚習近平軍改成果

整場閱兵最重要的「言外之意」,就是呈現習近平的十年軍事改革已獲致豐碩成果,來淡化軍改過程中,出現的「戰略支援部隊實驗失敗」與「高階幹部貪腐問題嚴重」等缺失。

首先,在徒步方隊構成上,軍改後新成立的「軍事航天部隊」、「網路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與「聯勤保障部隊」等四個兵種,各組成一個方隊;使這四個兵種在參加人數與規模上,與軍改前即存在的陸軍、海軍、空軍與火箭軍(前身為第二砲兵)的四個軍種方隊旗鼓相當,突顯這四個新兵種在重要性方面,與四個傳統軍種無分軒輊。

尤其是頂者「首次」參加閱兵的光環,在宣傳上更被刻意突顯的「軍事航天部隊」、「網路空間部隊」,與「信息支援部隊」;這些安排,應該是有意掃除這三支部隊的前身、一度被視為習近平軍事改革重要象徵的「戰略支援部隊」,在實驗性地存在七年多後,因為無法達成預期效果而遭撤銷後,外界對共軍在航天、太空、網路和電磁空間等領域戰力的疑慮,避免讓這個失敗,成為習近平軍事改革的重大瑕疵。

同樣情形,也出現在裝備方隊中、壓軸的「戰略打擊」方隊,共軍出動各式陸基彈道飛彈、巡弋飛彈與高超音速飛彈、從南海發射即可打擊美國全境的巨浪-3潛射彈道飛彈,與可供轟六N掛載的驚雷-1空射彈道飛彈等,向外界展示已擁有洲際彈道飛彈、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艦和戰略轟炸機等三種核子打擊能力;除增加對美國與區域各國的威懾效果,也有藉此掃除火箭軍醜聞不斷所帶來的陰霾,維持中共在其他國家心目中的戰略嚇阻能力,更不想讓火箭軍的風波,使習近平的軍事改革失色。

塑造攻防兼備的印象以震懾美國

在閱兵的裝備方隊中,共軍刻意凸顯「聯合抗擊作戰」(即反介入/拒止作戰)、「彈道飛彈防禦」、「高超音速武器」、「反無人機」、「無人作戰載具」與「戰略打擊」等戰力,在體系上的完整性。

例如在「聯合抗擊作戰」部分,不僅有比較傳統的掠海超音速反艦飛彈、沖壓與乘波體兩種高超音速反艦飛彈,也有鷹擊-20反艦彈道飛彈與「戰略打擊群」中的鷹擊-21空射反艦彈道飛彈。

事實上,共軍在九三閱兵中,一口氣亮相8款高超音速武器,其中可執行反艦任務的就多達5種,包括鷹擊-15、鷹擊-17、鷹擊-19、鷹擊-20與鷹擊-21;更涵蓋當前高超音速武器發展上的所有三種構型,即雙錐體(鷹擊-20和鷹擊-21)、乘波體(鷹擊-17),與吸氣式自主動力飛行器(鷹擊-19)。

換言之,共軍在九三閱兵中,展示了型號繁多、構型各異、彈道多樣的「聯合抗擊作戰」兵器,對美軍在西太平洋與南海的艦隊,勢將造成不小的威脅。

這些「聯合抗擊作戰」武器,加上作為彈道飛彈防禦系統核心戰力,即據稱可在大氣層外攔截洲際彈道飛彈的中段,連高超音速武器和衛星也可攔截的紅旗-29防空飛彈,與有中共版薩德(戰區高空防禦飛彈,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 THAAD)之稱的紅旗-19防空飛彈,及艦載與陸基的雷射武器等;顯示共軍既有能力重創美軍在西太平洋的艦隊,也能有效保護自身的艦隊與本土,使閱兵成為共軍向外界證明已具備強大「攻防兼備」戰力的舞臺。

強化習近平的領導地位

共軍之所以透過這場精心設計的九三閱兵,向美國展現強大的「攻防兼備」戰力,除了要落實習近平在2023年,主持二十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的指示,即「把備戰與止戰、威懾與實戰、戰爭行動與和平時期軍事力量運用作為一個整體加以運籌」,以「提高有效懾敵制敵的軍事實力」,並「運用軍事力量和軍事手段營造有利戰略態勢」外;另一重「言外之意」,是要進一步確立習近平的領導地位、掃除外界許多不實的揣測,或許也有替習近平在2027年、中共二十一大後,繼續掌握最高領導權造勢與建立正當性的用意。

例如,在受邀觀禮的退休正國級幹部中,包括李瑞環、溫家寶、賈慶林、張德江、俞正聲、栗戰書、汪洋、李嵐清、曾慶紅、吳官正、李長春、賀國強、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但先前數度被外媒形容為「反習派」領袖之一的胡錦濤,卻未出席。

另外,在中央電視臺近95分鐘的轉播畫面中,整個中央軍事委員會,似乎只有習近平一人出現在畫面中;人也在場、過去曾數度傳出在軍權上架空習近平的軍委副主席張又俠,卻完全隱形!要不是9月4日《解放軍報》在報導中,將張又俠列為出席大會的人員名單,外界根本無從判斷張又俠是否出席。

這些在儀式安排與宣傳中的細節,目的應該是突出習近平在改革強軍上的功績,與習近平在共軍與中國共產黨內,無人可比擬的領導地位。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