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閱兵、香山論壇到福建艦 華爾街日報:北京對美軍事張力轉向強硬

從九三閱兵、香山論壇到福建艦駛向南海,近期系列動作,《華爾街日報》認為北京正重塑對美軍事張力、國際秩序及話語體系。圖為習近平九三校閱部隊。圖/取自新華網
從九三閱兵、香山論壇到福建艦駛向南海,近期系列動作,《華爾街日報》認為北京正重塑對美軍事張力、國際秩序及話語體系。圖為習近平九三校閱部隊。圖/取自新華網

9月3日北京舉行大閱兵,首次展出陸基、潛射、空射「核三位一體」的打擊能力,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透過這場高規格軍事儀式,對外展示中國已具備完整戰略核嚇阻力量。然隨著香山論壇大陸防長董軍的強硬談話,及隨後「福建艦」高調航向南海,《華爾街日報》說,中共對美軍事張力,正出現質變。

九三閱兵展示了「核三位一體」的洲際飛彈全貌,圖為潛射型「巨浪-3」(JL-3)洲際飛彈,可攜帶3核彈頭,最遠發射9000公里,含蓋美國絕大部分土地。圖/取自央視

九三閱兵展示了「核三位一體」的洲際飛彈全貌,圖為潛射型「巨浪-3」(JL-3)洲際飛彈,可攜帶3核彈頭,最遠發射9000公里,含蓋美國絕大部分土地。圖/取自央視

國防部長董軍強硬發言

九三閱兵展示的新一代軍武及代表的戰略能力,讓全球震驚,連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習近平熱線,都不得由衷贊賞。不過《華爾街日報》表示,就在閱兵的6天後,中國防長董軍即在與美國戰爭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的視訊通話中直言,「任何遏制或威懾中國的行動,都絕對行不通。」這番話與以往中國官員相對低調的語氣相比,更直接且鮮明。

隨後,9月17日至19日北京香山論壇上,董軍再重申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紅線。他說,中國「絕不允許任何台獨分裂圖謀得逞」,同時「隨時準備挫敗外部勢力的武力干涉」。報導說,與會百餘國軍方代表聽到的,是一個不再迴避衝突的中國國防部長。

大陸國防部長董軍在香山論壇開幕上發言強硬,左打台獨,右打外部勢力。圖/取自中國軍網

大陸國防部長董軍在香山論壇開幕上發言強硬,左打台獨,右打外部勢力。圖/取自中國軍網

「福建艦」航行南海,示威意味濃厚

除口頭表態外,中國也同步以行動展現姿態。近日,解放軍海軍特意宣布最新航母「福建艦」駛向南海,並公開其經過台灣峽的訊息。南海近期已成為中國與美國盟友菲律賓的爭議熱區,北京此舉被解讀為挑戰美國及其區域同盟的底線。顯然,北京在南海的動作,除回應美國及區域盟友的軍事壓力外,也反映北京以「既成事實」強化其領土聲索。

習近平的「新國際秩序」宣示

與軍力展示並行的,是中國在川普上台後,已主動搶佔國際舞台上話語權的姿態。報導說,習近平九三閱兵廣邀百多國及國際組織負責人,其中含26位元首級人物,習還特別邀俄羅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北韓領袖金正恩同上天安門城樓,三人並肩談笑風生,意在言外;香山論壇也邀了逾百國、1800名軍事代表出席,其中超過40位部長級等高端軍事人員代表,顯示中國強調的是成為「新全球秩序的核心」。在習近平眼中,這不只是軍事崛起,更是國際規則制定權的重新分配。

九三閱兵,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前中)邀俄總統普丁(前左)、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前右)共同出席,予人重塑國際新秩序之感。圖/取自President of Russia官網

九三閱兵,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前中)邀俄總統普丁(前左)、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前右)共同出席,予人重塑國際新秩序之感。圖/取自President of Russia官網

《華爾街日報》引述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國際政治學者潘光一指出,習近平與中國正變得更自信,「不僅在軍事,也在如何建立新的國際秩序上」。

與美國角力:從貿易到安全

值得思考的是,中國展現的強硬立場,正值中美雙方經貿談判進入關鍵之際。「習川熱線」表面上中美似禮尚往來,為未來雙方合作奠定了基礎,但報導提醒,川普提出的高關稅政策,中國選擇的是以更強烈方式還擊,包括限制美國企業高度依賴的稀土出口。

「習川熱線」談話內容至今未披露細節,但表面的氣定神閒。不代表兩國戰略非針鋒相對。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就說:「這一次,美國意識到中國是一個比川普第一任期時更難對付的對手。中國必須讓美國明白:如果挑戰中方核心利益,中國一定會予以反制。」

這番話揭示了北京的新戰略:不再是單純防禦,而是準備與美國展開長期對抗。

軍備擴張與「以實力求和平」

報導指出,根據美國五角大廈估計,中國核彈頭庫存自2020年以來已激增一倍以上,發射手段涵蓋陸基、潛艦、空基多元模式。這樣的增長速度,顯示北京有意讓自己躍升為能與美國對抗的核大國。

儘管北京仍強調,「核武目的在威懾,絕不率先使用」,但中共官媒《新華社》曾在8月底一篇評論中,引用了類似美國前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以實力求和平」的冷戰語言直言:「中國每強大一分,世界和平希望就增加一分。」這種敘事無疑在國際上製造新的力量對比:中國自稱穩定力量,而美國則被批評為霸權主義者。

天安門與俄朝站在一起

《華爾街日報》表示,中國的戰略姿態,也因與俄羅斯、北韓的靠攏而更鮮明。習近平在閱兵儀式上邀兩國領導人以「座上賓」身份出席,傳達出北京與華盛頓對手國家的結盟訊號。

在全球南方(Global South),中國宣稱自己是「和平與穩定的全球力量」,且獲得一定迴響。許多發展中國家對美國長期的霸權作為存有疑慮,對北京的姿態則抱持觀望甚至支持。

且回顧習近平的談話風格,可看出明顯變化。報導稱,十年前的2015年,習在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上說:「不論中國多麼強大,永遠不會謀求霸權或擴張。」但今年80週年紀念演說中,他卻警告世界正被迫「在和平與戰爭間作出選擇」,並強調中國軍人必須「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軍隊」。

這一語言轉折,意味北京正逐步將「和平論述」,轉為「實力論述」。

領導層的不安與隱憂

然而,報導說,習近平的強硬背後仍有隱憂。近兩年來,中國軍隊高層接連遭到整肅,外界質疑習是否信任解放軍指揮體系具備發動大規模戰爭的能力。美國前國防情報局分析師米勒(Frank Miller)說:「問題不在裝備,而在習是否相信他的將領能有效運用這些裝備。」他認為北京的軍備水準雖有長足進步,但領導層信任很重要,仍可能成為未來衝突的軟肋。

從核三位一體、航母南海示威,到國防部長強硬表態,再到香山論壇上高調提出「新國際秩序」,《華爾街日報》說,中國正向美國及世界展現一種全新的姿態。這不僅是軍力的躍升,而是話語體系的重塑。

北京的戰略正從「隱忍」走向「自信與對抗」,未來中美之間的博弈,已不再只是貿易或外交談判,而是圍繞軍事、國際規則乃至全球秩序的全面對抗。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