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緊縮示威罷工衝擊 馬克宏支持率暴跌至17% 創任內新低

法國各地上周爆發工會發起的大規模罷工和示威,抗議政府的財政緊縮政策,總統馬克宏的民調也來到新低。圖/翻攝自Firstpost YouTube頻道
法國各地上周爆發工會發起的大規模罷工和示威,抗議政府的財政緊縮政策,總統馬克宏的民調也來到新低。圖/翻攝自Firstpost YouTube頻道

法國各地上周爆發工會發起的大規模罷工和示威,抗議政府的財政緊縮政策,街頭陷入動盪,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民調也隨之暴跌。根據最新民調顯示,他的支持率來到谷底17%,創下2017年上任以來兩屆任期的最低點,反映出民眾對政府緊縮政策與債務危機處理的強烈不滿。

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法國輿論研究所(Ifop)替保守派周刊《星期日新聞報》(Le Journal du Dimanche,JDD)進行的民調於20日公布。這份調查在全國各地爆發反緊縮遊行與罷工之後進行,當時數十萬人走上街頭。教師、鐵路員工、學生與醫院人員成為對政府削減公共支出、控制赤字最憤怒的一群人,工會也要求對富人加稅並撤回預算刪減。Ifop總監達比(Frédéric Dabi)表示:「大多數法國人已經抗拒、迷惘,且不會再回心轉意。」

根據調查,即使是馬克宏的核心選民基礎也已失去信心:僅有17%的退休人士表示信任他。他在2017年與2022年兩次投票支持者中的支持率也下滑了14個百分點。

對於這位曾在兩個任期中挺過多次政治危機的法國總統而言,這份民調創下新低。先前的危機包括2018年的黃背心運動(Mouvement des gilets jaunes),以及2023年反對退休改革的全國性抗爭。

目前的不穩定政局普遍被認為是馬克宏自己一手造成的危機,他在去年巴黎奧運前夕宣布提前舉行國會選舉,卻導致議會陷入僵局,中間派政黨失去多數。

新任總理勒克努(Sébastien Lecornu)承擔起艱鉅任務,要在2026年預算中凝聚政敵共識,同時處理疫情、能源危機與高利率帶來的債務膨脹。去年法國赤字佔GDP比率高達5.8%,是二戰以來最高,遠超歐盟3%的上限。

前總理貝魯(François Bayrou)提出刪減440億歐元(約380億英鎊)支出的緊縮計劃,卻遭國會與輿論強烈反對,最終失敗,讓馬克宏再度蒙羞。在貝魯之前,前脫歐談判代表巴尼耶(Michel Barnier)也因預算方案僅三個月便匆匆下台。

工會強調,購買力下滑仍是社會憤怒的根源之一,呼籲政府取消削減預算。社會黨則推動「祖克曼富人稅」,由經濟學家祖克曼(Gabriel Zucman)提出,對超過1億歐元的財富徵收2%稅。但頂級奢侈品公司LVMH集團總裁阿爾諾(Bernard Arnault)則在《星期日泰晤士報》專訪中警告,這項稅制會「摧毀法國經濟」。

與此同時,勒克努在Ifop民調中的支持率達到42%,明顯高於馬克宏。他上任後首批措施之一,就是撤銷貝魯削減兩個國定假日的提案。9月8日,法國國會對貝魯政府通過不信任投票,讓法國再度陷入政治危機。勒克努是馬克宏自2022年以來任命的第六位總理。

儘管在國內聲望低落,馬克宏卻在國際舞台上主導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行動,與美國唱反調。今年7月,法國成為首個作出承諾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國家。隨後,英國、加拿大、澳洲與葡萄牙也相繼跟進。

馬克宏將於22日在紐約聯合國大會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他在以色列第12頻道(Keshet 12)上周播出的專訪中辯護說:「承認巴勒斯坦國,就是要明確表達:巴勒斯坦人民正當的願景與今日的苦難,與哈瑪斯無關。」

在啟程赴紐約前數日,他也試圖安撫國內情緒,向法國猶太社群表達支持。他在X平台寫道:「我知道法國猶太人多麼憂心。本周他們再次告訴我,自2023年10月7日以來,他們的生活有多大改變。」馬克宏強調,他已要求司法部長督促檢察官,加強司法體系對反猶太主義的應對。他並指出,法國的價值最終會戰勝仇恨,國家也會持續動員加以應對。

法國新聞頻道BFMTV最新的民調顯示,法國國內對承認巴勒斯坦國意見分歧,53%的受訪者支持,47%反對。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