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加沙外圍環流太驚人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下游橋梁被沖斷 逾3200人緊急撤離

受樺加沙外圍環流影響,花蓮萬榮鄉馬太鞍溪堰塞湖今(23)日下午2時40分發生壩頂溢流,僅28分鐘便衝抵下游馬太鞍溪橋,猛烈水流與土砂重擊橋墩重擊,更直接把橋北端衝斷,場面宛如海嘯。圖/取自施志鴻臉書
受樺加沙外圍環流影響,花蓮萬榮鄉馬太鞍溪堰塞湖今(23)日下午2時40分發生壩頂溢流,僅28分鐘便衝抵下游馬太鞍溪橋,猛烈水流與土砂重擊橋墩重擊,更直接把橋北端衝斷,場面宛如海嘯。圖/取自施志鴻臉書

受強颱樺加沙外圍環流帶來豪雨影響,花蓮山區災情再度拉警報。萬榮鄉馬太鞍溪堰塞湖今(23)日下午2時40分發生壩頂溢流,大量泥水傾瀉而下,僅28分鐘便衝抵下游馬太鞍溪橋,猛烈水流與土砂將橋墩重擊,橋面遭泥水覆蓋,更直接把橋北端衝斷,場面宛如海嘯,驚險畫面曝光。

颱風樺加沙影響,花蓮山區累積雨量經評估恐導致馬太鞍溪堰塞湖蓄水達壩頂而溢流,對下游地區構成威脅;縣府22日啟動強制疏散撤離,預估撤離約1800戶。圖為馬太鞍溪堰塞湖空拍。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圖/中央社

颱風樺加沙影響,花蓮山區累積雨量經評估恐導致馬太鞍溪堰塞湖蓄水達壩頂而溢流,對下游地區構成威脅;縣府22日啟動強制疏散撤離,預估撤離約1800戶。圖為馬太鞍溪堰塞湖空拍。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圖/中央社

上游崩塌致堰塞湖成形

馬太鞍溪上游國有林地早在7月薇帕颱風豪雨時,就發生大規模崩塌,土石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滿水位蓄水量高達9100萬立方公尺,相當於一座南化水庫。此次因颱風外圍環流豪雨持續挹注,入流量每小時約120萬噸,湖水中午已逼近滿水位。雖原本預估上午8至10時可能溢流,因雨勢變化一再推遲,最終於下午2時40分溢流成真。

颱風樺加沙逼近,監測單位預估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累積雨量可能達溢流水位,第九河川分署完成下游太空包加高、預佈混凝土塊及搶險機具等因應措施。 (水利署第九河川分署提供)圖/中央社

颱風樺加沙逼近,監測單位預估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累積雨量可能達溢流水位,第九河川分署完成下游太空包加高、預佈混凝土塊及搶險機具等因應措施。 (水利署第九河川分署提供)圖/中央社

黑色泥流如海嘯 橋梁遭斷裂

溢流後大量土砂與泥水急速往下游移動,僅20多分鐘後首波洪峰便抵達馬太鞍溪橋。當地民眾目擊,黑色泥水翻騰形成水牆,如黑色海嘯,瞬間衝擊橋體,橋面全被覆蓋,甚至把北端橋頭整段沖斷。所幸公路局上午已先行封閉橋梁南北兩端,避免車輛誤入。現場仍可見消防救援車輛待命,緊盯狀況。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指出,洪峰約需120分鐘抵達下游,影響範圍涵蓋萬榮鄉、鳳林鎮與光復鄉等三鄉鎮12個村里,包括長橋里、明利村、大平村、大全村、大同村、大安村、大馬村、大華村、大進村、北富村、西富村、東富村。縣府統計,截至中午已在光復鄉撤離3213人、萬榮鄉22人、鳳林鎮50人,共計3285人採垂直避難,移至透天厝二樓以上,避免臨時淹水風險。

官方籲切勿靠近河道

林保署強調,堰塞湖水位已從溢流前的1140公尺快速下降至1132公尺,顯示大量水流正往下游湧動。當局呼籲下游居民務必遠離馬太鞍溪河道,並持續保持高度警戒,避免靠近災區。花蓮縣政府亦提醒,請民眾遵守撤離指令,確保生命安全。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