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重返聯合國「火力全開」 旅美教授示警:親美路線恐藏風險

美國總統川普6年來首度登上聯合國大會講台,發表了一場近1小時的高調演說,內容火藥味十足。圖為川普日前出席美國基石研究所創始人晚宴。圖/取自白宮網頁
美國總統川普6年來首度登上聯合國大會講台,發表了一場近1小時的高調演說,內容火藥味十足。圖為川普日前出席美國基石研究所創始人晚宴。圖/取自白宮網頁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23日在聯合國大會演說,直指移民與氣候變遷政策是「摧毀自由世界的兩頭怪物」,更諷刺聯合國形同「只會寫措辭強硬的信件,卻解決不了問題」。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今(24)日發文表示,美國在很多議題上都跟其他西方國家出現歧見,而台灣需要的國際能見度,不可能不跟其他國家交流,意味著我們未來的親美路線,需要更謹慎。

川普6年來首度登上聯合國大會講台,發表了一場近1小時的高調演說,內容火藥味十足。他聲稱自己是世界和平締造者,強調自己「解決了7場戰爭」,包括以色列與伊朗、印度與巴基斯坦等地的衝突,但這些說法在會場內反應冷淡。

川普強調,美國應該「保護邊界、使用傳統能源」,並將再生能源與氣候政策形容為「高成本騙局」,拖垮經濟。他還把矛頭轉回美國內政,重申反移民立場、捍衛基督教價值,甚至抱怨聯合國未批准他翻修紐約總部,將演說化為結合政策與個人情緒的舞台。值得注意的是,川普還在會場遇到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雖然兩人立場南轅北轍,但川普卻表示「感覺不錯」,並將安排會晤,引發外界好奇。

翁履中今天在臉書發文表示,與2019年川普的聯合國演說相比,這次的川普顯得更強悍、更不耐煩。當年他曾說「未來屬於愛國者,而非全球主義者」,但仍願意在民主與和平的框架下保留多邊合作空間;如今則徹底轉向,從「不同意」走到「拒絕」,從「質疑」變成「批判」。

翁履中分析,川普已不只是懷疑聯合國,而是直接定調為「問題製造者」,意圖邊緣化國際體系;反移民立場從過去的「邊境安全」論述,進一步升級為「移民正在摧毀國家」;對氣候變遷的批評則更加直接,他公開將綠能政策視為「自殺式能源理念」,甚至直言全球暖化是「一場騙局」。

翁履中認為,川普的世界觀始終簡單明確:每個國家都應該先愛自己,再談合作;國家利益優先,國際承諾其次。這場演說不在乎國際回應,而是直接對美國國內支持者喊話。選擇在「全球主義聖殿」的聯合國大會發表強硬言論,正是向支持者展現:「當年宣告要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川普,重返白宮後更為強硬。」

對台灣來說,翁履中提醒,一個更強硬、更反多邊主義的美國,意味著我們未來的親美路線,需要更謹慎,因為美國在很多議題上都跟其他西方國家出現歧見,而台灣需要的國際能見度,不可能不跟其他國家交流。選擇川普路線,勢必會讓台灣必須更小心跟其他國家交互動。

翁履中坦言,川普並沒有改變,他只是更堅定、更明白地說出他的立場。在川普眼中,聯合國不僅不完美,甚至是麻煩製造者。不過,沒有它,未來這個世界的秩序誰來定?難道真要變成由拳頭大,口袋深的國家說了算?網友則在貼文下回覆,「他有自己的藍圖,只是討厭綁手綁腳」、「這是他要的世界,不是其他人希望的,但誰能阻止他?只能期待美國的選民跟民主制度囉,後者才是支持,甚至是創造出了川普這號人物的」。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