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近期,國際貿易領域再度傳來令人憂心的消息。美國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正積極要求七國集團(G7)成員國對中國大陸及印度同步加徵關稅,此舉顯示全球經濟政策的保護主義傾向正進一步加劇。這一動向不僅可能重塑已運行數十年的多邊貿易框架,更將對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復甦構成嚴重威脅。相關討論已在國際媒體與智庫分析中引發廣泛關注,顯示其潛在影響不容小覷。許多觀察家認為,這或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的自由貿易秩序所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
川普政府的戰略意圖與G7的內部角力
川普政府此次推動對中國大陸及印度加徵關稅,延續了其2025年上任以來的強硬貿易政策立場。自重返白宮以來,川普政府便以「美國優先」為核心原則,對多個貿易夥伴發起關稅攻勢。其邏輯在於透過強硬手段縮減貿易逆差,並迫使企業將供應鏈移回美國本土。近期,其團隊更積極遊說G7盟友,希望形成一個針對性的關稅同盟。此舉顯示其希望將貿易戰從單邊層面提升至多邊層面,以增強對大型經濟體的施壓效果。
然而,G7內部對此存在顯著分歧。儘管日本、英國等國在安全議題上與美國立場相近,但在經濟層面,各國利益並不完全一致。例如,德國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極度依賴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對廣泛加徵關稅可能持保留態度。有分析顯示,若對大陸及印度全面加徵關稅,德國汽車業與高端機械產業可能遭受重大損失。同樣,法國與義大利的奢侈品、葡萄酒及農產品出口也高度依賴海外市場,特別是亞洲地區不斷成長的中產階級消費群體。因此,這些國家可能在談判中要求豁免特定產業或爭取更長的過渡期,從而削弱關稅政策的整體效力。
中國大陸與印度的經濟韌性與潛在反制措施
面對可能到來的新一輪關稅壓力,中國大陸與印度均擁有相當的經濟韌性與反制手段。大陸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國內市場規模龐大,內需消費已逐漸成為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近年來,大陸持續推動「雙循環」戰略,旨在降低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儘管短期內出口部門可能承受壓力,但完備的產業鏈與強大的製造能力仍使其在全球化格局中佔據關鍵地位。此外,大陸可能透過非關稅壁壘、檢驗檢疫標準調整、或針對特定美國農產品與服務業採取反制措施,從而對美國相關州份的選民情緒產生影響。
印度同樣不容小覷。作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及成長最迅速的經濟體之一,印度市場對跨國企業具有強大吸引力。其政府在談判中可能以市場准入為籌碼,分化G7內部立場。例如,歐盟與日本企業在印度均有重大投資布局,任何可能破壞雙邊經貿關係的動作都將引來這些企業的反對。此外,印度亦可透過加強與俄羅斯、中東及東協國家的經貿聯繫,部分抵消西方關稅的負面影響。兩國均可能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內提出申訴,指控美國帶領的關稅同盟違反最惠國待遇等核心原則,儘管WTO的爭端解決機制目前仍因美國過往的抵制而處於半癱瘓狀態。
全球供應鏈重組與通膨壓力加劇的風險
若川普政府的構想得以實現,全球供應鏈將面臨新一輪的重組壓力。自2025年重啟貿易戰以來,許多企業已啟動「中國加一」策略,將部分產能分散至越南、墨西哥等國。然而,對印度同步加徵關稅,將迫使企業重新評估其分散策略的可行性,可能導致生產成本進一步上升。這種不確定性將抑制企業的長期投資意願,並可能延緩全球技術升級與效率提升的進程。最終,這些增加的成本將不可避免地轉嫁至終端消費者,推升全球通膨壓力。
當前,許多經濟體仍在應對疫情後期的通膨問題,若關稅壁壘廣泛建立,將為全球央行帶來更複雜的政策挑戰。有模型預測,若全球關稅水平整體提升,可能導致主要經濟體的核心通膨率再上升0.5至1個百分點。這將迫使各國央行在抑制通膨與維持經濟成長之間做出更艱難的取捨,甚至可能引發新一輪的貨幣政策緊縮週期,從而抑制投資與消費,加大全球經濟陷入停滯性通膨的風險。對開發中國家而言,進口成本上升可能加劇其債務負擔與糧食安全問題,引發更廣泛的社會經濟動盪。
自由貿易秩序的未來與全球經濟治理的困境
這一輪關稅攻勢的最深遠影響,在於它可能成為壓垮自由貿易秩序的最後一根稻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的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經貿體系,雖不完美,但大體上保障了全球經濟數十年的穩定與繁榮。然而,近年來該體系持續遭受單邊主義與保護主義的侵蝕。川普政府的要求,實質上是試用以權力為基礎的集團對抗模式,取代現行的多邊協商模式。這種轉變若成為常態,全球經濟治理將陷入更大的困境,各國將更傾向於以零和思維處理經貿爭端。
此外,此舉可能加速區域經濟集團的形成。例如,中國大陸可能更積極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落實與深化,並強化與「一帶一路」參與國的經貿連結。歐盟也可能重新審視其戰略自主性,加快推動內部市場整合與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長期來看,世界經濟或將分裂為幾個擁有不同技術標準、關稅壁壘與支付系統的集團,這不僅將降低經濟運作效率,也可能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延伸至經濟領域,使國際合作更加困難。
綜上所述,川普政府推動七國集團對中國大陸及印度加徵關稅的企圖,遠非一次普通的貿易摩擦,而是對現行全球經濟秩序的一次根本性衝擊。其成功與否,不僅取決於G7內部的複雜博弈,更取決於大陸、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應對與反制能力。無論結果如何,全球經濟都將面臨供應鏈重構成本上升、通膨壓力加大與規則體系碎片化的嚴峻挑戰。在一個本應加強合作以應對氣候變遷、公共衛生與貧富差距等共同問題的時代,這種以鄰為壑的保護主義浪潮,無疑為人類的共同未來增添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各國政策制定者與企業領袖亟需認清風險,並尋求維護開放與合作核心價值的創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