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將自10月1日起新增「青年科技人才簽證」(K類簽證),與美方發給高技能專業人才的H-1B簽證互別苗頭,大陸官媒《環球時報》今天(30日)發表社評指出,與美國的H-1B不同,大陸持證人員不需境內的僱用單位或邀請函即可入境,簽證目的在於推動尖端科技領域跨國人才的合作,發揮「1+1大於2」的效果,並逐步取代美國成為人才聚集的中心。
美國近期宣布H-1B工作簽證的費用暴漲至10萬美元,相比之下,大陸推出K類簽證,讓持證者能先行入境再尋找職涯機會,北京顯意在與美方抗衡,並吸引更多高端科技人才。
報導分析指出,K類簽證僅針對年齡、學歷或專業經驗設有條件,不要求境內聘用或邀請單位,整體申辦過程將更加簡化,獲簽者入境後,不僅能參與教育、科研、文化交流,還能投入創業及商務活動。評論強調,K字簽證的設立,意味著大陸簽證更加便利化,並向國際社會展現一個開放與自信的新時代中國。
報導同時引述數據指出,全球移民人數已由2000年的1.73億成長至2020年的2.8億。在人才競爭力排名中,亞洲國家近年快速攀升,突顯出全球人才版圖正在被重新塑造,而K類簽證作為普通簽證中新設的專屬類別,針對外國青年科技人才而設,既滿足人才跨境流動的實際需求,也契合創新活動的發展規律,是中國人才政策中兼具系統性與前瞻性的重要設計。
該評論進一步點出,人才既是戰略資源,更是國家實力的重要體現,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專才合作,往往能產生超越單一力量的效應,在生醫、人工智慧等前沿產業,跨國團隊的協作正逐步突破傳統研發的限制,在此情況下,中國選擇推動K字簽證,是以更開放的態度迎接世界各地人才。
文章將K類簽證與美國H1B簽證對比稱,美國H1B簽證屬於典型的工作簽證,主要針對特定產業的人力需求;而中國K字簽證的目標,則是促進青年科技人才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而不僅僅是單純的工作許可。
評論指出,長久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是國際人才流動的「終點站」。但如今,中國逐漸成為國際專才的新集散地,從不斷擴展免簽範圍,到搭建高端人才移民制度,北京積極打造開放、包容的新國際人才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