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韓國部署被稱為「美國版鐵穹」(U.S. Iron Dome)的全新防空系統,分析人士認為此舉是華盛頓為因應中國與北韓日益增強的無人機(UAV)行動,在潛在區域衝突中加強防禦的戰略部署。這是美國首次在海外基地部署此類武器系統。
綜合《韓國時報》(The Korea Times)與《SCMP》報導,美國國防部視覺資訊分發服務(DVIDS)上周四(25日)發布照片,顯示美國陸軍參謀長喬治(Randy George)訪問韓國,與駐韓美軍(USFK)士兵及韓國軍方領袖會面。照片中,喬治在愛國者地對空飛彈戰術基地(Patriot surface-to-air missile tactical site)與第35防空砲兵旅及第6營第52防空砲兵團的士兵合影,背景可見間接火力防護能力(IFPC)系統的發射器。
미국판 아이언 돔, 세계 최초 주한미군에 배치
— 장코드 (@jsh3pump_) September 26, 2025
츤데레 우리 트황상..👀
앞에서는 엄한척 단호해 보여도 뒤로는 다 챙겨주고 계신다 ㅋㅋㅋㅋㅋ pic.twitter.com/SP8MpmtWLl
這是美國首次在海外基地部署IFPC系統的已知案例。據報導,美國陸軍早在今年(2025年)3月即計劃將IFPC原型發射器送往韓國,測試將新型防空與飛彈防禦系統部署至全球熱點地區的可行性。
IFPC系統是一種機動地面武器系統,包含發射器與攔截器,旨在擊敗巡弋飛彈、無人機以及火箭、砲彈和迫擊砲。美國陸軍表示,該系統旨在「保護關鍵固定或半固定資產」,彌補短程防空系統、愛國者防空系統與「薩德」終端高空防禦系統(THAAD)之間的防禦差距,形成多層次防空與飛彈防禦網。
IFPC系統常被稱為美國版的「鐵穹」,類似以色列用於攔截短程火箭與砲彈的防空系統。自2004年啟動第一代IFPC系統後,美國陸軍正開發第二代(Increment 2)版本,稱其為「前線作戰基地及其他關鍵基礎設施的關鍵防禦層」。去年,該系統成功測試,擊落無人機與巡航飛彈,促使美國陸軍於去年11月與Dynetics簽訂總值41億美元(約台幣1230億元)的合約,採購18套IFPC第二代發射器。
此次部署正值中國與北韓積極發展無人機力量之際。中國在本月紀念二戰日本戰敗80週年的閱兵中,展示最新無人機部隊,包括可執行精準打擊與空中偵察的GJ-11第六代隱形戰機,具備無尾飛翼設計與2個內部武器艙。
中國官媒《央視》將這些無人機稱為有人駕駛飛機的「忠誠僚機」。與此同時,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上周視察國內無人機技術中心,觀看多用途無人機與無人監視車輛的測試,並將無人機發展列為「現代戰爭的最高優先事項」。
韓國阿山政策研究院(Asan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的分析師楊旭(Yang Uk)表示,駐韓美軍部署IFPC是「自然之舉」,因為韓國作為前線基地,面臨來自中國與北韓的雙重威脅。他強調,無論美國政府如何討論縮減駐韓美軍,該基地在美國軍事戰略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推動駐韓美軍「現代化」,可能擴大其在印太地區的角色,以抗衡中國的影響力。美國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的奧德加德(Liselotte Odgaard)指出,美國陸軍投資IFPC系統旨在增強對美軍及盟友(如韓國)的支持,提供針對彈道飛彈、無人機、巡弋飛彈及火箭、砲彈的強大分層防禦。她認為,該系統的部署旨在降低中國成功收集情報及作戰的能力,例如威脅美國前線基地及盟國,並在戰爭中取得優勢。
中國正專注於無人機群攻擊與隱形作戰等先進技術,IFPC系統將使這些行動更具挑戰性。楊旭補充道,IFPC系統未來也可能部署於印太地區其他主要基地,以應對來自中國與北韓的無人機及巡弋飛彈威脅。奧德加德則預測,美國將在更多印太盟國部署類似系統,以防範中國的情報行動並削弱其作戰可信度。此舉顯示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布局,旨在強化盟友防禦能力,應對區域安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