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台美貿易談判遲遲未能定案,卻見川普政府持續施壓台灣半導體產業擴大投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拋出美台晶片產能「55分」方案,擺明要以晶片交換美國保護台灣,但盧特尼克對安全議題並無發言權,也未看到川普總統的授權,賴清德政府必須硬起來,拒絕自毀「護國神山」,換取美國的空白安全支票。
在此同時,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率領談判團在華府進行第5回合雙邊貿易談判,聚焦降低關稅、232條款、在美設立「類科學園區」、晶片製造產能分工等議題。鄭麗君缺乏經貿談判背景,現在又加上國家安全的沈重壓力,是否能因應美方排山倒海來的攻勢,引發國人高度關切。諷刺的是,當前台灣對外關係最大的挑戰來自民進黨口中堅若磐石的夥伴,凸顯民進黨的外交思維與政策嚴重脫離現實,自陷進退兩難困局。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日前就先提出類50/50方案,並指稱台灣掌控99%高功能晶片產製已成為「世界最大單一敗點」。他指出,美國正在盡最大努力確保美國、或其他親密盟友能生產、並安全供應半導體,降低台灣幾乎完全主導市場的風險。
晶片55分 打造美版矽盾
在川普政府一再放話之後,台美貿易談判態勢也漸趨明朗,台灣希望美國比照對日、韓水準,降低台灣的20+n%關稅,但川普政府採取拖延戰術,原來最終目標就是盧特尼克宣稱的「大交易」,也就是包括晶片本身,以及相關的測試、封裝,整個半導體產業鏈搬到美國。
貝森特與盧特尼克是川普貿易談判團隊最核心人物,充分反映出川普的思維與目標,引人關注的是,川普總統就任以來拒絕承諾或保證台灣安全,而盧特尼克公然將晶片及產業鏈轉移與台灣安全掛鉤,強烈暗示台灣要以晶片換取美國的保護,台灣淪為川普「交易式外交」的禁臠。
盧特尼克直白,他知道這對台灣來說並非「自然的選擇」,台灣的想法是「我們生產95%,感覺很棒」;但川普會說,這對台灣不好,對美國也不好,「因為我們美國保護你,而如果要我們繼續保護你,你就得幫我們達成合理的自給自足」,幾乎是赤裸裸要求台灣以晶片付出保護費。
晶片換保護 恐掏空台灣
盧特尼克的「55分」構想挑戰將半導體視為台灣「矽盾」的戰略概念,表達截然不同的對立觀點。他說,如果台灣掌握高達95%的晶片產能,美國在危機時「要如何取得這些晶片來協防台灣?是靠飛機運?還是靠船隻?」因此,美國必須降低對台灣單一來源的依存度,才能真正具備行動能力。
這種論點似是而非,純粹是以美國優先、美國利益出發,說穿了就是要台灣一半的半導體及相關產業出走到美國,厚植美國本土的高科技實力。隨著產業鏈、供應鏈、資金、人才大量流失,不必等到中共「窮台」,台灣經濟實力與整體國力已受重創,戰略價值與地位隨之削弱。
川普政府出手時機顯然是經過精打細算,川普即將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南韓會面,《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習近平將以改變美國對台政策作為美中經濟協議的籌碼,誘使華府表態「反對台灣獨立」,進一步孤立台灣。而賴清德總統因為美國關稅戰與國內問題焦頭爛額,處於最脆弱局面,此時拋出晶片換安全保護震撼彈可說是雙面刃,一方面向中共打「台灣牌」,同時迫使賴清德屈服於美國壓力。
根據盧特尼克估算,要在川普任期內把美國晶片產能提升至40%,需投入5000億美元。若加上台積電原來承諾的1650億美元,將是6650億美元的天文數字,遠超過美國對日本5500億美元、韓國3500億美元的要求。美方獅子大開口,全台炸鍋,「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表示,美國就是「流氓、強盜」國家,現在很多國家都已經覺醒,不願意屈服美國,且即使向美方低頭,也不一定有好結果。民眾黨團表示,若鄭麗君及談判代表在美國簽下這樣的協議,就乾脆不要回台灣,因為這就是一個賣國行為。
川普軟土深掘 賴政府何時硬起來
問題是,自川普2.0掀起關稅戰以來,美方軟土深掘,步步逼近,賴政府抱守「倚美抗中」,一味退讓,被形容為「一路跪談」,現在是否能如南韓總統李在明一樣,以可能引發經濟危機為由,拒絕接受3500億美元投資換取貿易協議?到目前為止,賴政府仍然保持低調,尚未明確回應美方最新開出的條件。
賴清德除了面臨台灣半導體產業「被出走」的挑戰,盧特尼克打造美版矽盾與具體保證台灣安全存在很大落差,只能視為政治訊號,最後還是要由川普一錘定音,甚至可能受到「川習會」制約。賴政府必須扛住壓力,捍衛台灣自身利益,以免賠了夫人又折兵,難逃喪權辱國的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