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有錢,他們就可滿足你的要求,不管一萬字,十幾萬字的論文都可以﹗而且他們會根據你的要求,收費也不一樣﹗」曾是山東省煙臺魯東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的孫富貴,對大陸的學術造假完全不感驚訝。
據美國之音報導,年近四十的孫富貴主要研究中國史,但2022年3月,他卻因反對校方的防疫政策,在校內舉牌抗議,被開除學籍,被當局監禁半年後獲釋。
雖然重獲自由,但他的學術研究生涯已無法繼續。雖然他接受訪問時強調,他的研究工作多半是一個人在做,比較少跟研究所同學交流,自己也從沒接觸學術研究造假的事,可是他說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大陸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學術造假,已四處氾濫,甚至成為產業鏈。
大陸學術研究造假的主要原因,是大陸的大學普遍以升遷及增加研究資源為誘餌,鼓勵教職員多發論文。《日經亞洲》一項研究顯示,中國在去年發表的論文總數,占全球發表論文24.6%,比美國高出8.5個百分點。而在最常發表論文的一成發行商刊物中,大陸出品論文數量更占全球總數的三成。
不過另方面,也形成中國學術研究界為了跑數量而不惜造假的風氣。若學生經濟狀況無虞,市場上有從寫論文到找刊物刊登論文的一條龍服務,業者會依據客戶需求,客制化學術論文,而且服務對象不只是學生,甚至有老師也使用這些代筆服務。
光是在2022年,大陸全國就披露至少7宗學術研究造假醜聞,擴及北京、西安、廈門、蘇州,更包含中央黨校。今年初,甚至有華中農業大學學生聯合檢舉教授黃飛若,涉嫌竄改實驗數據、實驗圖片造假、論文抄襲等問題,又再次引起中外人士關注中國學術造假的問題。
曾任河南省鄭州大學一間研究所所長的教授楊寧遠說,曾有友人以一篇人民幣2萬元(約台幣8.8萬元)的價格,協助8位學生寫博士論文,這位友人根本沒有博士資格,並感嘆中國學術研究界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