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社引述日本政府內部人士指出,自民黨新任總裁高市早苗為避免觸怒中韓引發外交問題,正考慮不出席17日至19日舉行的靖國神社秋季例行大祭,以便在韓國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期間,爭取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場邊會談。
高市過去在擔任閣僚時,幾乎每逢終戰紀念日或春、秋兩季例行大祭都會前往靖國神社參拜。今年若延續慣例,勢必引發中韓強烈反彈。因此,公明黨代表齋藤鐵夫與高市會談時指出,目前中國、俄羅斯及北韓正在加強合作,日本周邊安全環境日益嚴峻,在此背景下,「不應該讓靖國神社參拜成為外交爭端」。據悉,雙方已在此議題上達成共識。
同時,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預計10月28日在日本舉行領袖會晤,有望成為首相的高市正為此行程積極準備。此外,月底在韓國舉行的APEC會議,也被視為她爭取與習近平會面的契機。高市周邊人士強調,「在領袖會談前,不應再製造新的外交矛盾」。
在先前的總裁選舉辯論會上,高市曾被問及若就任首相是否會參拜靖國神社,她當時回應「將依情況做出適當判斷」。選後的記者會上,她再次被追問此事時更稱:「靖國神社是供奉戰歿英靈的中心設施,也是祈求和平的聖地,至於我會以何種形式參拜、如何祈求和平,將在合適的時機做出判斷」。
對於高市的態度,大陸官媒《國防時報》評論指出,高市的選擇背後原因並不複雜,日本現況已不容她「任性」。從本質上來看,日本的「上限」早已被鎖死,新任首相無論是誰,可操作的空間有限,最多也只能在危機中穩住局面、維持「下限」。
報導進一步分析,日本當前面臨的問題極為現實:經濟疲弱、物價高漲、內需不足,青年就業困難,社會焦慮感持續升溫。過去日本尚能憑藉出口與技術創新維持穩定,但如今日圓長期貶值、製造業外流,經濟更被美元體系牢牢綁住,「這種依附關係,使日本在國際政治中失去獨立空間,這也意味著,高市即使有意對抗中國,也必須先看美國臉色」。
文章指,當前美國國內矛盾叢生,且川普強勢回歸後正尋求與中國談判,若日本此時仍高調「反中」,不僅無助於美國,還可能被當作華府與北京交換的籌碼,「換言之,一旦美中關係趨向緩和,高市這類極右翼政治人物勢必被壓制,她對此顯然心知肚明」。
熟悉日本情勢的微信公眾號「東京情報速遞」也指出,靖國神社問題從來不僅是宗教行為,而是歷史與政治的交叉點,每逢例大祭,日本高層的動向幾乎都會成為中韓媒體頭條,一句「參拜」可能導致外交倒退三步,一句「不參拜」則可能引來國內右翼指責為「懦夫」。
該分析認為,高市此次選擇,無疑是在刀刃上求取平衡。若她在17日至19日例大祭期間缺席,等同在川普訪日前釋放善意;若月底能與習近平成功會面,更可為其外交形象加分。換句話說,高市正押注「以克制換取主動」。
評論認為,在美中對立加劇的背景下,日本如何在「盟友與鄰國」間取得平衡,本身就是高難度操作。但日本國內也有觀點憂慮,過度「克制」可能使她喪失立場,一旦開啟妥協,日後就更難再展現強硬態度。
韓國媒體在高市當選的第一時間,則普遍表達擔憂,保守派大報《朝鮮日報》當天傍晚刊出題為《高市首相時代,韓日關係是否會亮起紅燈?》的報導,直指在高市任期內,韓日關係惡化的風險升高,歷史與領土爭端恐將再度升溫。
1978年,靖國神社合祀14名二戰甲級戰犯後便引起中韓強烈不滿,其中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直接以「首相官方身份」參拜靖國,引起中韓強烈抗議;至於小泉純一郎任內六年間,每年都參拜靖國神社,且其中多次選在8月15日終戰日,導致中韓外交抗議與中日關係惡化。
小泉雖稱他是以私人身分前往,不過因為他以首相身份公開進入,且寫下「內閣總理大臣 小泉純一郎」的簽名,被國際普遍視為「事實上的官方參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