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高市早苗不得不對四個「政治妥協」低頭

日本眾議員高市早苗(左)當選史上首位自民黨女性總裁,圖為高市早苗訪台時與賴清德總統合影。圖/取自民進黨臉書
日本眾議員高市早苗(左)當選史上首位自民黨女性總裁,圖為高市早苗訪台時與賴清德總統合影。圖/取自民進黨臉書

武成/翻轉教育與行動學習學會特約研究員

日本眾議員高市早苗當選史上首位自民黨女性總裁,擊敗了黨內強敵,呼聲最高的小泉進次郎。這位當選十次眾議員、號稱「保守」及「強硬」的右翼女政治人物,會如何影響日本國內政治以及東亞局勢,成為各方關注焦點。外界最為好奇的是,高市早苗有多「右」?筆者直言,高市早苗不會也無法成為安倍晉三第二,註定會被迫拉回中間偏右的自民黨傳統路線。

自民黨從「左傾」擺盪至「偏右」

石破茂首相執政約一年便下台,之前前首相岸田文雄執政兩年後結束,近三年可視為自民黨偏左勢力主導。特別是在前首相安倍晉三掌權7年8個月之後,日本主流民意對右派厭倦,給了自民黨「宏池會」(岸田文雄)及岸田所支持的石破茂兩次機會。無奈在美國總統川普主政下,日本不得不選邊站,採取更為親美的路線,兩位傳統上較親中的政治人物,並未為日中關係開創新局。

無論是即將下台的石破茂,或準備接任首相的高市早苗,日本外交都沒有同時對美、對中採取強硬路線的空間。對美強硬,代表要脫離55體制下「隨美、從美」的基本路線;對中強硬,則意味切斷日本企業在中國一個世紀以來的紐帶。兩者在現實主義外交下,皆毫無可行性。

日本手中沒有一張牌可同時對付習近平和川普

高市早苗在選舉期間表示,會慎重考慮是否參拜靖國神社,一改她從政以來堅持「參拜只是向日本戰爭亡靈致意」的說法,這已被視為有意減少日中摩擦的政治訊號。這也是第一個「現實主義右派」不得不低頭的外交制約。從北京《南京照相館》、《731》電影到「93閱兵」一系列操作看來,中日關係氣氛不佳,日本一直被北京丟出考卷,這是第一個深水區。

此外,日中關係不確定性將升高,高市當選後的第一步是如何穩固「日美同盟」,這會一個被放大檢視的關卡。在前首相岸田文雄任內,日本防衛預算確定調高至GDP的2%;而在石破茂任內,亞洲版「小北約」被證明不可行。高市只能依循日本基本防衛政策,繼續強化對敵基地攻擊能力。現階段考驗美日關係的重點,是對美5500億美元的包裹投資與對等關稅談判。石破茂被認為談得不錯,但沒有防衛大臣、外務大臣、自民黨幹事長歷練的高市早苗,除了可用右派意識形態安撫川普外,不一定拿得出更多籌碼。

高市早苗整合能力備受質疑

第三個高市早苗必須低頭的,是10月15日的首相選舉。目前自民黨在眾議院未能單獨過半,無法逕行指定首相,勢必要與小黨合作。自民黨20年來的執政盟友「公明黨」標榜偏左、親中、重福利的路線,與主張「小政府」的高市關係緊張。高市選後立刻強調要修補與友黨的關係,但即便有公明黨支持,仍須整合「第三在野黨」才能確保首相之位。整合「第三在野黨」的難關包括讓出內閣位子、替小黨的減稅政策買單等,這將耗費巨大的政治能量,稍有不慎就會陷入輿論追討的處境。

最後,高市早苗雖被稱為「安倍繼承人」,但她既非安倍派成員,也沒有以自己為名的派系。雖被稱作政策通,她主要的內閣歷練是前首相岸田文雄2022年創設的經濟安保大臣,在「經濟再生大臣」、「經濟產業大臣」三個經濟大臣職位中最為弱勢,聊備一格。

高市將自民黨及內閣重要人事交由第二輪推她上位的大老麻生太郎,某種程度上也顯示她自知政治資本不足。麻生是現今自民黨資歷最深厚的大老,也是距離民意最遠的待退政治人物。高市雖喊出「全黨一起活躍」,但關鍵在於她如何對待政敵。她是否擁有當年安倍任命石破擔任幹事長的政治手腕,將是第四個觀察重點。

僅憑基本教義右派無法執政

近年日本政治吹起一股「民粹」與「基本教義」右派的風潮,這在最近一次參議院選舉最為明顯。小黨「參政黨」黨主席神谷宗幣帶領一批素人,竟然斬獲10席,震驚日本政壇。不過,參政黨的極右、反移民政策與限制中國人購買房地產等主張,在國會無法成為法案。就連知名右派評論家竹田宮恒久王,其曾孫竹田恆泰都忍不住在節目中當著神谷面前指證:「你們政黨不要說日本人first,這樣種族主義色彩太濃,應該改為Japan first」。

高市早苗口中的精神領袖,前首相安倍晉三能夠連續執政7年8個月,靠的是不斷調整人事、不斷改選,不斷挑戰通過爭議性法案;還要能夠擺平黨內外各路人馬,才能展開自主外交路線。在「對美」「對中」「黨內」「聯合政府」四個座標上皆不具絕對優勢的高市,今後的挑戰相當嚴峻。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