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地緣博弈與產業轉型的雙重浪潮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近期公布,將實施50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額達3.47兆元人民幣(下同)(約合14.8兆新台幣),涵蓋能源轉型、基礎設施升級、產業創新與民生改善等多個領域,計畫將新疆打造為亞歐大陸的戰略支點與大陸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此舉被外界形容為「砸出下一個深圳」。
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官網資料,這筆總額3.47兆元的投資,並非集中於單一年份完成,而是分階段推進。2025年年度計畫完成投資約4069億元。500個項目中,基礎設施類占據186項,總投資額約1.21兆元;包括立體交通網、水資源高效利用、電網升級、油氣管道與智能算力中心建設等。
產業投資方面,油氣增儲、煤炭清潔利用、新型電力系統等十大產業集群共257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達2.22兆元。另有科技教育、文化旅遊、衛生體育等57個民生類項目,總投資額約370億元。
在基礎建設領域,備受矚目的新藏鐵路已列入計畫,全長2000公里,將與伊阿鐵路共同構成「一帶一路」西向通道的重要站點;西氣東輸四線、疆電外送第四通道、烏魯木齊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與克拉瑪依雲計算產業園,也被視為推動新疆融入全大陸能源與數位戰略版圖的關鍵工程。
與2000年代「西部大開發」時期相比,新疆此次不再是追趕型的「跟隨者」,而是肩負能源安全、地緣安全與科技轉型重任的「前沿陣地」。
新疆在大國科技競爭中也占據關鍵位置。作為大陸陸地面積最大、日照時間最長、風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新疆已建成大規模光伏與風能發電基地,綠電成本為東部沿海的約一半,這為「東數西算」工程提供了算力基礎。克拉瑪依數據中心已成為大陸算力調度的樞紐之一。
同時,新疆擁有大陸約30%的石油、28%的天然氣與40%的煤炭儲量,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綠氫制備等戰略工程的核心區域。庫車的萬噸級太陽能製氫項目已實現核心技術國產化;哈密煤化工基地正推動高附加值材料生產,年產值突破百億元。
除了能源,新疆正加速布局高端製造與新興產業。石河子「鴻雁」大型無人機項目、莎車人工鑽石基地(占全球產能約15%)正逐步打破傳統資源型產業格局。
文旅融合亦成亮點。2025年前三季度,新疆累計接待遊客達2.6億人次,「新疆是個好地方」品牌持續升溫。
新疆地處絲綢之路核心區域,與8個國家接壤,是大陸國境線最長的省區。交通建設也在提速,目前新疆已有28座機場,大陸第一;未來5年將增至57座。中歐班列通達亞歐223個地區,霍爾果斯口岸物流成本下降30%,跨境電商與物流業快速成長。
在巨額投資推進下,塔克拉瑪干沙漠「綠圍脖」工程全長3046公里,有效抑制沙漠化,並利用鹽鹼地養殖螃蟹,年產值達3.8億元。
分析人士指出,新疆大規模投資雖潛力巨大,但也需警惕煤化工與新能源領域的產能過剩、技術落地延遲等問題。此外,目前民間資本在總投資中占比約39.2%,後續政策能否持續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將是決定新疆發展動能能否長久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