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於14日對大陸建造的商船加徵額外港口費,預料將對大陸航運業造成不小衝擊。作為回應,大陸交通運輸部今天(10日)宣布反制措施,將自同日起對美國企業與個人擁有、經營或在美國建造、懸掛美國國旗的船舶,每航次徵收特別港務費。
事實上,陸方的行動早有徵兆,北京已於10月1日修訂《國際海運條例》,增列「反制條款」,明確規定若他國對中國航運業者、船舶或船員採取歧視性措施,中方有權對該國船舶收費或禁止入港,並提供受影響的中國船東及航商相應救濟途徑。
此次徵收對象共分為五類:包括美國企業、組織與個人所擁有或經營的船舶;美方直接或間接持股達25%以上(含表決權或董事會席位)的公司所屬船舶;以及懸掛美國國旗或於美國建造的船舶,皆列入徵費範圍。
大陸交通運輸部在公告中指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於今年4月17日啟動對中國海事、物流與造船業的301調查,並宣布自10月14日起對中國企業持有或營運的船舶、中國籍船舶及中國製造船舶加收港口服務費,「此舉嚴重違背國際貿易準則與中美海運協定,破壞雙方海運貿易秩序,因此決定採取對等措施」。
依據公告,首階段自今年10月14日起實施,每淨噸收取400元(人民幣,下同);2026年4月17日起調升至每淨噸640元;2027年再提高至880元;2028年則增至1120元。若同一航次掛靠多個大陸港口,僅需在首個靠港地繳納費用;同一艘船於一年內最多繳納五次特別港務費。
交通運輸部強調,這是為捍衛中國航運企業合法權益所採取的正當行動,並敦促美方立即撤銷錯誤決策,停止對中國海運業的不合理壓制。
消息公布後,隨即在大陸網上引發熱議,部分網友認為,懸掛美國國旗或在美國製造的船舶數量有限,此舉恐難抵消美方措施對中國造船業的實質影響。不過,也有不少聲音指出,美方雖造船數量不多,卻在多家國際航運企業中持有股份或實際營運權,意味著中方新規的打擊範圍其實相當廣,並非象徵性措施,而是精算過的反制作為。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公告,美方將收取三種額外港口費:由大陸船東擁有或營運的船舶,每淨噸收50元(美元,下同);其他船東但由大陸製造的船舶,每淨噸收18元或每卸載貨櫃收120元,兩者取高者;至於汽車運輸船或滾裝船(駛上駛下輪),則每淨噸收取1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