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趵突泉胖錦鯉疑「失鳔」病重 遊客再餵就餵死了

山東濟南著名景點趵突泉的「胖錦鯉」身形如球。圖/取自九派新聞影片
山東濟南著名景點趵突泉的「胖錦鯉」身形如球。圖/取自九派新聞影片


近日,山東濟南著名景點趵突泉的一條「胖錦鯉」因身形如球、漂浮姿態異常而登上熱搜,被網友戲稱為「豬鯉」。專家指出,這條錦鯉疑似出現「失鳔」現象,與過度進食及脂肪堆積有關,情況相當危險。

10月6日,有網友在趵突泉拍攝到一條腹部異常膨大的錦鯉,魚體漂浮於水面,腹部朝上,但仍可見呼吸起伏。影片在社群網站上迅速傳開,不少網友留言表示,這可能是嚴重腹水或器官受壓導致的失衡症狀,「看起來時日無多了」。

10月9日下午,《現代快報》聯繫到一名動物專家,他在觀看影片後表示,該錦鯉明顯出現了「失鳔現象」,可能是因為進食過量,腹腔脹大擠壓魚鳔,導致魚類喪失平衡能力,只能腹面朝上漂浮。

專家指出:「魚鳔對魚類就像潛水員的浮力背心一樣,是維持水中平衡的重要器官。一旦魚鳔被壓迫或變形,就無法正常控制身體姿態。」他同時呼籲,應儘快對該錦鯉進行現場檢查和診斷,避免惡化。

趵突泉工作人員10日接受媒體訪問出,泉水水溫常年保持在約18℃,屬於偏低水域,錦鯉為了適應環境會自然儲備更多脂肪。此外,泉水中微生物資源豐富,錦鯉生活環境安逸,也容易出現肥胖現象。

景區內掛有卡通警示牌提醒「再喂就嘎了(死了)」,希望勸導遊客遏止投餵行為。/取自九派新聞影片

景區內掛有卡通警示牌提醒「再喂就嘎了(死了)」,希望勸導遊客遏止投餵行為。/取自九派新聞影片

更關鍵的因素來自遊客的熱情投餵。許多遊客會持續餵食錦鯉,而魚類短期記憶有限,無法意識到「吃飽」這件事,導致長期暴食。景區內甚至掛有卡通警示牌提醒「再喂就嘎了(死了)」,希望勸導遊客文明觀賞,但仍難以完全遏止投餵行為。

事實上,觀光景區內錦鯉因遊客大量投餵而出現肥胖甚至「失鳔」現象並不罕見。根據日本錦鯉協會資料,錦鯉如長期攝入高蛋白或碳水飼料,容易造成肝臟負擔和魚鳔變形;歐洲多地也曾出現「胖鯉翻肚」案例,最後不得不由工作人員撈起隔離治療。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