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住民61.2萬人,占台灣人口總數的2.6%,但是,「美麗電子報」9月公布的認同民調卻顯示,有26.5%的台灣人自認是「南島語族一分子」。前立委蔡正元痛批,這多出來23.9%的人,跟南島語族毫無血緣、文化、語言關係,卻為了搞台獨,寧願成為「半路認老母」的台灣人渣。
蔡正元11日深夜在臉書指出,編造自己「有唐山公 沒有唐山嬤」的謊言,都是一群搞台獨的本省人騙人騙己的騙術;幻想自己有「南島語族」的血統,以為靠這種自我欺騙的幻想,就可以「去除自己身上的中國血統」。
蔡正元在《台灣島史記》中已經證實,「沒有唐山嬤」是完全的謊言,「唐山嬤」始終是本省人生育子女的絕對多數,至於有人說有很多「番仔嬤」,更是鬼扯;「漢番通婚」在212年的大清治下被嚴格禁止。
蔡正元強調,這些有「南島語族血統幻想症」的本省人都是背叛先祖的人渣。
批完「自認南島語族」後,蔡正元逐一詮釋美麗島電子報9月份的認同民調:
●「台灣人」有95.8%
這個比例沒有問題,台灣的永久居民認爲自己是台灣人很合理。
●「中華民國一分子」有89.2%
雖然「一分子」用語很怪,至少解釋成「中華民國國民」並不為過。
●「亞洲人」有80.7%
這是廢話
●「華人」有76.6%
這其實是「漢人」或「漢族」的替代名詞,一種文化和血緣的認同,比台灣的實際漢族人口97%低了一些。
●「中華民族一分子」有72.8%
這是「漢族」認同到「國族」認同,一種過渡階段,比「華人」認同低一些也合理。
●「中國人」有32.8%
這是從「中華民族」認同,走向「中國」認同的大幅遞減現象;對某些人來說,「中國人」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因此,從「中華民族」到「中國人」,有40%的遞減幅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分子」有6.2%
這個比例高於大陸及港澳居留人數38萬人的1.6%,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一直無法統一台灣,這個比例不可能升高。
總統賴清德6月22日在「團結十講」第一場次中就指出,「台灣也是南島語族文化的起源」,並以此推論:「中國說台灣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歷史清清楚楚告訴我們中國所講的不是事實!」
「美麗島電子報」民調有關族群認同的問題:請問,您認為自己屬不屬於以下這幾個稱呼?【逐一詢答選項1~8,不限項複選】
(1)亞洲人80.7% (2)華人76.6% (3)台灣人 95.8% (4)中國人 32.8%(5)中華民族一分子72.8% (6)南島語族一分子26.5% (7)中華民國一分子89.2%(8)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分子 6.2% (9)未明確回答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