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院9日通過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總金額高達9250億美元。法案中特別納入「台灣安全合作倡議」(Taiwan Security Cooperation Initiative),不僅保留對台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5億元)的軍事援助條款,還強烈建議美戰爭部(原國防部)在適當時機邀請台灣參與「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同時推動雙方在無人機領域的聯合研發。
美國眾議院已於9月通過自身版本的國防授權法案,此次參議院則以77票贊成、20票反對高票通過。接下來兩院將展開協商,統一文字後再分別表決通過,隨後送交白宮由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簽署生效。依照美國立法程序,國防授權法案主要為行政部門提供軍事支出使用依據,實際撥款仍須透過預算法案確認,最終執行細節還有待兩黨協商結果決定。
NDAA條文明確指示在適當情況下邀請台灣海軍參與環太平洋軍演,若最終未發出邀請,戰爭部必須向國會提交報告說明理由;環太平洋軍演由美國海軍主導,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海上聯合演習,美方一向視此軍演為強化盟友協同作戰能力的重要平台,對維護印太地區海上安全具有關鍵戰略意義。
民主黨籍參議員羅森(Jacky Rosen)幕僚表示,法案重點之一即在於強化美台防務合作,並協助台灣提升自我防衛能力。雖然最終版本尚未正式公布,但據美國國會幕僚向《中央社》透露,軍援台灣的相關條文已確定完整保留。
除軍演外,法案也要求戰爭部與台灣制定聯合計畫,合作開發與生產無人機及反無人機技術,同時評估台灣關鍵數位基礎設施安全,並提出具體強化建議。
在國防產業合作部分,法案指出,戰爭部長應促成「國防創新單位」(DIU)與台灣相關單位建立合作機制,以拓展雙方國防科技企業的市場機會,並強化台灣的國防產業基礎。
法案還要求戰爭部長提交「台灣安全援助路線圖」,擬定符合台灣防衛需求的多年期計畫,並評估建立「區域應變儲備庫」的可行性,以確保戰時迅速支援台灣。
共和黨參議員麥考米克(Dave McCormick)也透露,今年的國防授權法案納入「不歧視台灣法案」(Taiwan Non-Discrimination Act),支持台灣參與國際貨幣基金(IMF),以提升其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地位。
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軍演」為兩年一度的多國聯合海上演習,下一次預定於2026年舉行。該演習主要聚焦提升參演國間的共同行動與協調能力,近年亦被外界視為美國及盟國因應大陸在西太平洋擴張的重要象徵,中華民國自1971年軍演創辦以來從未受邀參加,但中共曾於2014年與2016年兩度獲邀,明年台灣能否「首度參與」,備受關注。
自1971年首次舉行以來,環太軍演已歷時54年,是全球最具規模與代表性的海上軍演之一,東亞地區目前僅剩台灣與北韓未曾參與,而共軍自2018年起被排除在名單之外,外界認為主要因素為其在南海的軍事活動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