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近日加強稀土出口管制後,美方揚言祭出100%關稅反制,中美貿易局勢未明。對此,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13日指出,北京此時打出「稀土牌」並非巧合,背後可能有三大動機,包括轉移經濟壓力的輿論、出於地緣政治考量,以及爭取談判籌碼。不過他也表示,這項決策未必出自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本人,可能是中國內部強硬派所推動。
貝森特接受《福斯財經新聞網》(Fox Business Network)晨間節目專訪時分析,北京選擇在「川習會」前夕採取強硬動作,可能有三層考量。首先,與中國低迷的經濟情勢有關。隨著出口疲軟、內需不振,北京或試圖藉外交強勢行動轉移輿論焦點,淡化經濟困境。
其次,他指出,中方舉措也可能與地緣政治有關。貝森特批評,美國致力推動全球和平,但中國卻持續購買俄羅斯與伊朗石油,間接為兩國的戰爭機器提供資金,北京此舉,可能意在分散外界對其支持俄、伊兩國的關注。
第三,他認為,中國此時採取強硬措施,可能是為了在十月於韓國舉行的川習會前,爭取更多談判籌碼。不過貝森特強調,「在與川普(Donald Trump)會面前試圖取得談判優勢,是個壞主意。」對於加徵中國進口商品100%關稅之舉,川普政府預計川習會後再作最終決定。
貝森特指出,川普「希望給雙方時間談清楚」,並相信此次稀土事件或源於中國內部低階官員或強硬派的主導,而非習近平本人的決策。他強調,「中國體制內部確實存在強硬派,這些人經常試圖破壞雙邊關係」。
貝森特表示,此次行動可視為中國的「誤判」,但他仍對美中溝通前景保持樂觀,認為雙方關係仍有機會繼續向前。
至於中美貿易戰是否升溫,影響川習會進行,大陸多位經濟學者則分析,雙方此時的動作更像是談判策略,目的在於為本月底的元首會晤與後續談判預留籌碼,而非真要全面開戰。
貝森特也強調,川普與習近平的溝通「仍在軌道上」,近期雙方已針對緊張局勢展開協調並「顯著緩和」,領袖會談預計仍將如期舉行。
Americans should be 'so proud' of what President Trump has done: Scott Bessent pic.twitter.com/dB6trvz2wj
— Mornings with Maria (@MorningsMaria) October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