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示警之一:台灣是全球最危險引爆點 美應警惕台灣「魯莽的領袖」

《時代》雜誌發表華府智庫「國防重點」亞洲計畫主任Lyle Goldstein專文稱,台灣是全球最危險的引爆點,美應警惕台灣「魯莽的領袖」,約束賴清德。圖/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時代》雜誌發表華府智庫「國防重點」亞洲計畫主任Lyle Goldstein專文稱,台灣是全球最危險的引爆點,美應警惕台灣「魯莽的領袖」,約束賴清德。圖/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隨著中東局勢發酵及烏克蘭戰爭持續,全球關注焦點容易忽略一個事實:台灣正成為世界最危險的地緣政治引爆點。中國長期聲稱對台擁有主權,如付諸行動,將可能引發美中直接衝突,甚至可能的核武風險。《時代》發表專文稱,面對台灣這全球最危險的引爆點,美應警惕台灣「魯莽的領袖」。

近年來,台海局勢更加不穩定,複雜因素交織,包括台灣內部政治、軍事布局與美中戰略互動。由華府智庫「國防重點」(Defense Priorities)亞洲計劃主任Lyle Goldstein撰寫的這篇文章說,美國在歷史上曾多次因亞洲民族主義政策受挫,因此今日更應以極度謹慎的態度應對台灣問題。

風暴核心 正是台灣的新領袖賴清德

在這篇題為〈The U.S. Must Beware of Taiwan’s Reckless Leader〉的文章指出,在這場風暴的核心,正是台灣新任總統、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與前任蔡英文採取低調、避免過度強調台灣主權不同,賴清德的政策與公開演說明確傾向台灣正式獨立。

今年520賴清德統就任周年發表演說後,台灣偏綠媒體專欄曾評論賴這場演說稱,「台灣歷來從未有總統如此完整、清楚、一一列出,且無疑地宣示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這種作法自然招致北京的強烈反彈。

總統賴清德今年520發表就職周年談話,國台辦後回應,不管怎麼說,都改變不了台灣屬於中國的事實。圖/取自總統府

總統賴清德今年520發表就職周年談話,國台辦後回應,不管怎麼說,都改變不了台灣屬於中國的事實。圖/取自總統府

今年626日,大陸官媒《環球時報》發表社評,稱賴清德「再次暴露其激進的『台獨』立場」,並指責他「將兩岸關係與台灣發展推向更多衝突和戰爭的邊緣」。

內部政治與民意分裂

文章指出,台灣內部政治高度對立。今年7月,台灣民眾拒絕了前所未有、民進黨對國民黨立委提出的大罷免投票,而國民黨近期選出新的黨主席鄭麗文後,也被民進黨指控受北京影響的操作。

國民黨主席10月18日選舉,前立委鄭麗文當選新任國民黨主席,民進黨即不斷指稱是受北京操作。圖/中央社

國民黨主席10月18日選舉,前立委鄭麗文當選新任國民黨主席,民進黨即不斷指稱是受北京操作。圖/中央社

文章說,這種內部分裂加劇了台灣政策的不穩定性,使得對外政策更難有統一方向,也讓中國更容易利用台灣內部矛盾作為外交壓力的突破口。

軍事演習與防禦策略錯位

今年稍早,台灣舉行年度「漢光演習」,試圖應對中國日益增強的軍事威脅。此次演習持續時間拉長,動員大量後備軍力,並展示新型武器與城市作戰能力。

然而,《時代》說,台灣在國防資源分配上仍存在問題。專家長期建議,相較於昂貴的傳統戰車或高階武器,台灣應更著重於非對稱作戰能力,如地雷和分散部署的地面作戰系統,因為中國的首波攻擊目標將是台灣的港口與空軍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美製M1艾布蘭茲坦克(M1 Abrams)首次加入台灣部隊,但這些坦克早已在俄烏戰爭中亮相,被解放軍獲得關於弱點與戰術的情報;海馬士(HIMARS)火箭系統也同樣受到監控,意味台灣先進武器可能無法形成預期威懾效果。

外部環境加劇風險

《時代》這篇文章還說到台灣具備的其他不利因素,比如愛國者飛彈短缺。由於俄烏戰爭,美國製造的愛國者飛彈供應緊張,中國可能趁此行動,以防美方補齊庫存。此外,若烏克蘭局勢升溫,西方國家可能分心,使中國在台海採取果斷行動的時機增加。

北京顯然也在觀察華府的動態。文章提到,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台政策相對謹慎,但部分高層顧問戰爭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則採鷹派立場,而曾對中國最有研究的顧問馬斯克(Elon Musk)已遠離白宮決策核心。

美應警告台灣領袖 台灣戰略價值難與中國衝突相抗衡

作者Goldstein建議,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應採取以下策略。首先,應警告台灣領袖,華府應私下提醒賴清德,約束其魯莽行動,避免挑釁升級。歷史上,華府曾多次對台北政策發出提醒,以維持現狀。其次,聚焦真正盟友的防衛。美國應優先保護實際條約盟國,包括澳洲、日本、菲律賓與南韓,這些才是美國防衛策略中可行且現實的目標。

文章強調,台灣並非美國條約盟國,其戰略與經濟價值不足以承擔與中國爆發重大衝突的風險。若冒然介入台海,可能導致毀滅性大國衝突,對美國國家安全並非明智之舉。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