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嚴重,建教班幾乎有半數是僑生,教團指出,僑生專班的教師要協助僑生克服中文學習困難,了解學生不同文化背景,並在學業、生活、甚至打工方面給予支持,根本是「全盤性輔導工作」,但私立高中職教師的鐘點費卻完全未獲保障。教育部種種刻意的不作為,都讓私校教師權益嚴重受到戕害。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今天(28日)指出,近年因應少子化,教育部與僑委會自2014年起,合作推出「3+4產學攜手合作僑生專班」,招收16至22歲僑生,尤以東南亞學生居多,許多私立高職都紛紛舉辦這類型僑生專班。
根據教育部調查資料,112學年度全國在學建教生1萬6518人,112學年度僑生在學人數3個年級合計已達7718人,接近半數是僑生。而根據僑委會資料,112學年度入學的產學攜手合作僑生專班有4069人,113學年度入學5723人,114學年度錄取5832人。整體來看,114學年在學的產學攜手合作僑生已達1萬5633人。
不過全教總也發現,對於主責僑生的私校教師來說,其勞動條件與薪資待遇完全不成比例。私校老師面對僑生專班,會面對語言隔閡、文化適應輔導、學業與生活管理、以及因應技職專班「半工半讀」模式等挑戰,這種全盤性輔導工作的負擔相當大。
但另一方面,私校教師的薪資待遇卻不見提升。全教總指出,114學年度開始,教育部修改了《專科以上學校兼任教師聘任辦法》,將私立專科以上兼任教師鐘點費由「學校視財務狀況定之」改成「不得低於公立專科以上學校兼任教師鐘點費支給數額」,卻獨漏了私立高中職的教師,全教總問:「教育部是真沒發現還是故意視若無睹?」
此外,教育部制定的《高級中等教育法》第32條條文僅規定了公立學校的授課節數「由各該主管機關訂之」,但對於私立高中職教師每周授課節數標準卻完全忽視,導致目前各私立學校的授課節數漫天開價,任由私立老師過勞。全教總痛批,教育部種種刻意的不作為,不但讓私校教師權益嚴重受到戕害;另一方面僑生專班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台灣的國際形象,教育部更應該給教學現場的教師們足夠合理的勞動條件,才不會影響了僑生的學習權益。
全教總呼籲,教育部應正視私立高中職教師在僑生專班中的重要角色,並儘速檢討相關政策,除了前述鐘點費與不得低於公立學校、制訂與公校一致的授課節數,更應該修正《教師待遇條例》,將私校學術研究加給比照公校教師,以及將私校教師退撫提撥比率從12%提高到與公立學校相同的15%,提高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