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調查:俄無人機獵殺烏克蘭平民 構成戰爭罪、反人類罪

聯合國最新報告指控,俄軍使用無人機獵殺烏克蘭平民。圖為俄羅斯無人機襲擊哈爾科夫一所幼兒園。圖/取自澤倫斯基臉書
聯合國最新報告指控,俄軍使用無人機獵殺烏克蘭平民。圖為俄羅斯無人機襲擊哈爾科夫一所幼兒園。圖/取自澤倫斯基臉書

聯合國最新報告指出,俄軍使用無人機追蹤並投彈攻擊烏克蘭南部城市赫爾松(Kherson)的平民,還將攻擊畫面上傳網路,藉此製造恐懼氛圍,迫使數以千計居民逃離家園。報告認定,這些行為構成戰爭罪與反人類罪。並指出,無人機配備攝影鏡頭,可長距離追蹤逃難者,甚至在他們尋求掩護時再次發動攻擊,而操作員則透過即時影像直接觀看施襲暴行。

《紐約時報》報導,聯合國烏克蘭獨立國際調查委員會(Independent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Inquiry on Ukraine27日發布報告指出,過去一年多以來,俄軍操作員長期在赫爾松上空出動無人機,向行人或園中工作的平民投擲手榴彈;有時攻擊還鎖定救護車與消防車,甚至在建築物竄出大火時,懸停在空中,等消防人員抵達再投彈

報告指出,這些表面上零星的攻擊行為,實際上是有系統的恐嚇模式,目的在於製造「持續的恐怖氛圍」,迫使平民離開赫爾松。烏克蘭人稱這種針對平民的獵殺為「無人機狩獵」(drone safari)。報告結論表示:「這些攻擊是驅逐平民的協調政策一部分,構成強制人口轉移的反人類罪。」報告結論指出:「這些攻擊是有組織的行動方針之一,目的是驅離平民,構成『強制人口轉移』的反人類罪。」

俄羅斯否認攻擊平民,也拒絕配合調查委員會的調查。委員會同時曾試圖調查烏軍在俄軍佔領區發動的攻擊,但未獲俄方允許。報告指出,隨著無人機在戰場上作用不斷擴大,它們在戰爭罪行中的角色也日益突出。

俄軍部隊經常將無人機鏡頭拍下的殺戮畫面上傳網路,藉此強化威脅效果。一個與俄軍關聯的帳號今年5月甚至貼文炫耀:「這座城市將被一磚一瓦拆毀,敬請期待更新。」

這份報告是目前對赫爾松及烏克蘭南部前線地區遭俄軍無人機攻擊最全面的調查之一。據當地官員統計,過去一年俄軍無人機已造成逾200名平民喪生、約2000人受傷。調查根據226名受訪者,其中包括受害者、目擊者、救援人員與地方官員的證詞,以及超過500段經查證的網路影片編寫而成。相關攻擊分布在烏克蘭南部三個地區,時間橫跨逾一年。

報告提到,一名赫爾松婦女在自家車庫遭無人機追擊受傷,當晚她的住宅又被兩架無人機擊中,最後被迫棄屋逃離。

調查涵蓋的攻擊主要使用部署於前線的小型無人機,航程約10公里,與俄軍用於轟炸遠離戰場城市的長程無人機不同。部分無人機可懸停後投擲手榴彈,也有些以自爆方式擊中目標。赫爾松遭襲頻繁,市區街道甚至架起長達數公里的防無人機遮網。

《衛報》先前報導過俄軍無人機操作員對平民進行「狩獵式」追擊。相較之下,烏克蘭雖也攻擊過俄境內或俄控地區的基礎設施,但規模小得多,並稱攻擊目標多與戰爭資金或軍事支援直接相關。

俄軍在2022年首次入侵時攻佔赫爾松,烏軍同年反攻收復該城,但俄軍仍控制第聶伯河(Dnipro River)東岸,距離短到足以持續出動無人機。前線自那以後幾乎沒明顯變化。

聯合國調查報告指出,無人機作戰的一大特徵在於:操作員雖遠離戰場,卻透過即時影像直接觀看施襲暴行。這也是調查人員指控操作員犯下戰爭罪的重要依據。報告說:「所有參與這些攻擊的短程無人機都配有即時攝影鏡頭,精確鎖定目標,明確顯示施襲者完全知情且蓄意為之。」

調查人員還發現,俄軍在整條前線廣泛使用類似戰術,攻擊行動顯然是在「中央指揮」下執行。報告舉例指出,一架無人機攻擊一處醫療救護站引發大火,消防車趕到時又遭另一架無人機投彈。

調查顯示,這些戰術確實奏效,讓赫爾松及其他沿河城鎮居民長期處於恐懼之中,不少人最終選擇逃離。報告引述一名居民的話說:「這就像抽籤,無人機會不會飛來?你上床睡覺時,根本不知道自己明早是醒來,還是被炸死。」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