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最高法院周三舉辦對等關稅辯論 川普突改口「不親自出席」

美國總統川普4月公布對各國「對等關稅」稅率,引發全球經濟震盪。圖/取自MSNBC《YouTube》官方頻道
美國總統川普4月公布對各國「對等關稅」稅率,引發全球經濟震盪。圖/取自MSNBC《YouTube》官方頻道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今年(2025年)4月發佈行政命令,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對全球進口實施10%基準「對等關稅」,並針對貿易赤字大的國家如中國、印度及南非加徵11%至50%不等的更高稅率,旨在糾正貿易不公並保護美國製造業,此舉已引發全球供應鏈混亂、貿易報復及經濟不確定性。

由於美國小型企業及州政府提起的法律挑戰,下級法院裁定川普濫用《IEEPA》權力超出國會授權,雖暫停執行但維持關稅生效,最高法院於9月快速受理,定於當地時間周三(5日)審理口頭辯論,聚焦總統是否可將貿易赤字及芬太尼危機視為「國家緊急」來單方面徵稅,此案結果將決定關稅合法性及美國貿易政策走向。

《POLITICO》報導,川普先前曾公開表示「有義務到場」,因為這是他上任後最大規模的關稅行動,仰賴近50年前的《EEPA》。該法從未有總統用來加徵關稅,迄今已為國庫帶來數百億美元收入。但川普周日(2日)突然改口,宣布不會親赴最高法院旁聽周三的關稅案口頭辯論。此案攸關川普第二任期核心經濟政策:對數十國加徵關稅的合法性,一旦敗訴恐重創美國貿易布局。

周日從佛州搭乘空軍一號返白宮途中,川普向隨行記者表示「不打算去」。他同時在個人社群發文確認:「我不會在周三前往法院,因為我不想分散這項裁決的重要性」。川普並加碼警告:「這將是我認為美國最高法院有史以來最重要、最具後果的裁決之一。若敗訴,美國可能淪為近乎第三世界國家。向上帝祈禱別讓這發生!」

川普的轉向顯然受到至少一名重量級盟友勸阻。路易斯安那州共和黨參議員甘迺迪(John Kennedy)上周接受《POLITICO》訪問時直言:「我認為這是錯誤的」,擔心總統親臨會被解讀為「向大法官施壓」,若大法官這麼想,「只會適得其反」。

民主黨康乃狄克州參議員布魯門薩爾(Richard Blumenthal)則批評:「這是不加掩飾的恐嚇最高法院。當事人有權旁聽,但總統大可透過其他管道收聽,這只是霸凌法院,註定會自食惡果」。

歷史學者與常跑最高法院的律師均表示,從未有在任總統親自旁聽口頭辯論。總統僅在新任大法官就職或故去大法官追思時現身法院。川普曾於2017年與2018年出席其提名大法官戈薩奇(Neil Gorsuch)與卡瓦諾(Brett Kavanaugh)的就職典禮,2020年也赴法院悼念金斯柏格(Ruth Bader Ginsburg)大法官。

華盛頓大學法學教授艾普斯(Daniel Epps)指出:「大法官極其保護自身地位與特權,最討厭被認為遭霸凌」。最高法院歷史學者韋米爾(Stephen Wermiel)補充:「他若到場提醒大法官此案對他的重要性,根本多餘;若意在施壓,更屬極度不妥」。

艾普斯曾任大法官甘迺迪(Anthony Kennedy)書記員,他質疑川普是否耐得住可能長達2至3小時的枯燥法律辯論:「我不知道他會如何自處……他能恭敬地坐著聽人辯論嗎?他大概想滑手機……整件事聽起來尷尬到極點」。

事實上,川普並非首次現身法庭。2024年1月,他從佛州飛抵華盛頓聯邦法院,旁聽其私人律師蘇爾(D. John Sauer)為其辯護總統豁免權,當時特別檢察官史密斯(Jack Smith)也在場。川普甚至打破慣例,坐在律師席與團隊並肩。

儘管川普親臨,哥倫比亞特區聯邦上訴法院3名法官(含一名共和黨任命者)仍全數駁回其豁免主張。2個月後,最高法院審理同一案件時,川普正因封口費案在曼哈頓受審請求缺席,但遭紐約州法官默爾尚(Juan Merchan)拒絕:「在最高法院辯論是大事,但我理解你的客戶想去;但他同時是紐約郡最高法院的刑事被告,必須到場」。

最終,最高法院以意識形態分歧裁定川普部分總統行為享有豁免,癱瘓史密斯選舉干預起訴案。川普今年重返白宮後,立即任命蘇爾為司法部副部長級「最高法院首席律師」(Solicitor General),本周三將由蘇爾親自為關稅政策辯護。

最高法院9位大法官周三將就是否維持川普對數十貿易夥伴的廣泛關稅作出裁斷,結果將直接左右美國貿易政策走向。川普雖缺席,仍將透過白宮密切關注庭審實況。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