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薩停火】以官員:加薩停火指揮中心決策由美方掌控 以色列遭邊緣化

停火生效後,哈瑪斯已逐步重新控制以軍撤回後形成的停火線一側。圖為巴勒斯坦人在加薩查看以軍空襲後的廢墟。圖/取自新華社
停火生效後,哈瑪斯已逐步重新控制以軍撤回後形成的停火線一側。圖為巴勒斯坦人在加薩查看以軍空襲後的廢墟。圖/取自新華社

以色列與美國官員、至少十餘國代表,正於以色列南部基里亞特加特(Kiryat Gat)的「軍民協調中心」(Civil-Military Coordination Center,CMCC)監控加薩停火。以色列官員7日透露,以色列在該中心淪為次要角色,援助決策改由美方主導。另有以色列媒體證實,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20點和平方案全文已納入聯合國決議草案,預計近期展開磋商,但修改空間不大。

《以色列時報》(The Times of Israel)報導,該中心被設計為未來「國際穩定部隊」(International Stabilization Force,ISF)的樞紐。依照川普所提的全面停火方案,該部隊將在以色列國防軍撤出加薩後接管地方事務。美方正推動聯合國安理會進行表決,將此計劃納入國際法。

這名以色列官員指出,美國目前在CMCC中負責主導決策,包括援助物資進入加薩的相關議題。以色列曾指控哈瑪斯劫持援助車隊,並因此對物資運送設置限制。

以色列國防部轄下的「領土內政府活動協調局」(COGAT)在戰爭期間負責援助運作。然而在CMCC中,該機構已被邊緣化為「承包型」執行角色。此情況與《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7日的報導一致。

美國中央司令部(CENTCOM)表示,CMCC於10月17日設立,作為「主要協調樞紐」,其形成源自10月13日川普與土耳其、卡達、埃及領袖在沙姆沙伊赫(Sharm el-Sheikh)簽署的宣言。

除了以色列與美國,已有來自約旦、英國、德國、丹麥、加拿大、澳洲、法國、西班牙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部隊進駐該基地。不過,該中心的正式架構、任務定位、指揮鏈與法律地位尚未最終確定。

同樣仍未確定的是:哪些國家願意正式派兵進入加薩成為ISF的一部分。川普週五表示,該部隊將「很快部署」。依川普完整計劃,IDF撤出後,ISF將接管加薩。

停火生效後,哈瑪斯已逐步重新控制以軍撤回後形成的停火線一側。依協議,哈瑪斯在10月13日釋放最後20名仍存活人質,並交還23具罹難者遺體。川普計劃在未來兩周派美國空軍專機接回獲釋人質及家屬,赴白宮會面。

目前仍有5名人質遺體留在加薩,包括一名在2014年加薩戰爭中陣亡的以軍士兵,以及4名於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突襲中遇害者。

川普停火計劃的下一階段包括:解除哈瑪斯武裝、加薩非軍事化、部署ISF、並成立由巴勒斯坦技術官僚組成的「非政治性」民行政管理架構,由川普領導的「和平委員會」(Board of Peace)監督。

美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表示,華盛頓正推動在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以提供ISF合法性。美方官員指出,ISF預計規模約20,000人,任期兩年。川普政府已排除派遣美軍進入加薩,但正與印尼、阿聯、埃及、卡達、土耳其與亞塞拜然就派兵事宜協商。

該官員表示,多數可能參與部隊的國家要求有「國際授權」,而聯合國是「首選」。

《以色列時報》取得並核實的安理會決議草稿顯示,美方已將川普完整「20點加薩和平方案」全文加入草案附件。美方近期與安理會其他成員、以及埃及、卡達、土耳其、沙烏地、阿聯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代表磋商,但根據歐洲外交官說法,美方不願對計劃做重大修改。

草案中,關於加薩行政權將何時自「和平委員會」移交予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的措辭略有變動:原版本規定,加薩行政權的移交須經和平委員會認定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改革「達到可接受水準」;最新版本則改為,待自治政府依照川普計劃所列改革完成後再行移交。

然而川普2020年方案並未提供具體改革細節,只列出若要建立巴勒斯坦國,PA須履行諸多先決條件,包括承認以色列為「猶太國」。PA長期反對此要求。

沙烏地阿拉伯-法國方案則要求PA廢除向囚犯按刑期發放福利的制度、刪除教科書中煽動內容、並舉辦選舉。PA已於今年2月廢除舊福利法,並承諾戰後一年內舉行選舉,並在兩年內完成教育課綱改革。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