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社論】面對G2新現實  兩岸和平發展解方

CNN報導,川習會「與美國平起平坐中國已勝利」。圖/取自中共外交部官網
CNN報導,川習會「與美國平起平坐中國已勝利」。圖/取自中共外交部官網

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當台灣各界仍熱衷解讀「川習會」未觸及台灣問題,印太地區主要國家更關切美國獨尊的「單極體系」開始裂解,G2「兩極體系」將是大勢所趨。美中「同儕競爭者」關係象徵中共國際地位與發言權上升,已與美國並駕齊驅,民進黨依附的反中、倚美路線瀕臨瓦解,誰能為兩岸和平提出可行方案,將是台灣政治走向指標。

美國總統川普在釜山川習會期間,兩度貼文定調川習會是G2模式,並造成美中關係永恆和平與成功;戰爭部長海格塞斯呼應,除了要以實力達到和平,更彰顯與中共的相互尊敬及正向關係,美中任何問題都要「去衝突化」。過去20年被視為禁忌的G2概念已被川普翻轉,也是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樂見的發展。

在拜登政府時期就排斥G2思維,而以「重返亞洲」或「亞洲再平衡」策略指引美國對亞太地區的外交、經濟與軍事策略,以強化盟邦對抗中共崛起。前美國副國務卿坎培爾警告,川普明白宣示G2引發亞洲國家焦慮;前美國國安會資深官員芮普胡珀指出,拜登政府從不討論G2或是「新型大國關係」,因為兩者都意涵美中對全球重大事務可達成交易,不受美國友邦歡迎。

G2新現實  台灣局外人

當各國都聚焦G2世界秩序可能帶來的衝擊,唯獨被孤立、邊緣化的民進黨政府仍無危機意識,無法體察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中。川普這次亞洲行在吉隆坡分別與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與柬埔寨簽署互惠貿易協定,與日本及韓國就關稅與投資達成廣泛協議,川習會則是促成了雙方貿易戰休兵,並就多項議題達成共識,整個過程中,台灣宛如局外人。

針對川習會,CNN報導分析,「與美國平起平坐中國已勝利」;《紐約時報》則指出,當川習會結束,習近平步出會場時,流露出足以使華府退讓的強勢自信姿態。雖然美中關係仍充滿變數,G2也尚未制度化,川習會已開始形塑世界新秩序,中共對全球事務有更大的發言權與影響力,反射在兩岸關係就是中共擁有更大的主動權與主導權,川習會未討論台灣問題已無關宏旨。

美國智庫《國防優先》安全事務主任卡溫納表示,川普的G2聲明反映更多人認知美國在亞洲的主宰地位已難以維持,「重返亞洲」已是過去式,美國將從圍堵中國大陸轉向維持亞洲的權力平衡。這個趨勢下,主張對台灣支持保持「克制」的勢力抬頭,再加上川普原本對台灣安全就態度冷漠,台灣安全最大支柱已經鬆動,身為全世界最危險的衝突熱點只會加速惡化。

民進黨對外關係陷入困局原因之一就是昧於國際現實,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觀察,大部分民進黨人士不懂國際關係,其嚴重程度遠超過想像;發表文章稱賴清德總統是「魯莽領導人」的美國專家高德斯坦坦言,民進黨在地緣政治與軍事認知上嚴重脫離現實,以為「嚇阻必定有效、北京不敢冒犯、多給我們一些武器就好。」

對於中共強烈釋放「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訊號,賴清德的唯一回應是向國軍部隊強調「反對推進統一」,堅持加強備戰,以武力對抗中共威脅,拒絕考慮避戰謀和,改善兩岸關係,降低台海緊張情勢,為了民進黨的台獨意識形態犧牲台灣安全也在所不惜。

面對民進黨政府斷然關上兩岸的和平大門,台灣社會已出現普遍不滿之聲,最近民調顯示,八成八民眾認為兩岸有必要繼續維持溝通管道,以及不滿意賴總統處理兩岸關係表現比率由四成三上升到六成三。因應國際新現實,應以最新民意決定兩岸關係的道路與方向,蘇起表示,認清局勢,用民主程序為兩岸共榮共存,進行和談,解決存亡問題,目前是最後機會。

和陸興台vs 抗中保台

新任國民黨副主席、兩岸關係權威張榮恭則警告,兩岸和平已非自然狀態,而是必須搶救的目標,他並公開倡議,台灣朝野在兩岸關係上進行良性競爭,國民黨將採取「和陸興台」路線,以反對台獨可以避戰、九二共識可以謀和為原則,進行和陸興台vs抗中保台路線大對決,透過制度化對話爭取台灣的安全與發展。

蘇起與張榮恭一致認為,兩岸共同決定台灣前途最符合台灣利益,既能維持和平,也能保持台灣的主體性,否則就如蘇起所言,從此進入「垃圾時間」,由美中交易做最後決定,他們理性、務實的呼籲,希望能對民進黨政府僵硬的兩岸政策發揮啟示作用。

張榮恭的談話代表了國民黨政策,他曾策劃、參與2005年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的和平之旅,20年後,兩岸的時空背景與形勢固然大不同,台灣的處境可能更為嚴峻,以史為鑑,20年前的破冰之旅,開啟了兩岸和平之窗,導致2008年台灣政黨輪替,以行動凝聚共識,2028年重演政黨輪替事在人為。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