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城專欄】時代和解    鄭麗文的歷史選擇

衣冠城/梅花新聞網主筆

最近由於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出席了在馬場町舉行的秋祭慰靈活動引發諸多爭議。這場活動是由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主辦,主要是慰祭那些五0年代遭受白色恐怖迫害受難人士的亡靈。但由於受祭者中出現曾任國防部參謀次長的共諜吳石,他又是最近大陸央視推出《沉默的榮耀》一劇中的歷史原型,使得這場已經行之多年的活動格外引人矚目。

雖然鄭麗文表示,行前確認邀請函沒有載明任何有關吳石的訊息,該活動也不是以紀念吳石為主要訴求,她並無向吳石致敬的意思。但是這件事仍被放大檢視,不只綠營攻擊她親共,連部分藍營人士也認為她背離蔣中正的路線,甚至危及蔣中正所留下的政權合法性,還有人跑去忠烈祠祭拜因內戰犧牲的陣亡將士以凸顯鄭麗文的錯誤。

先不說民進黨政府先前將不少共諜列為「烈士」的錯亂標準,倒是國民黨內的爭論值得玩味。

作為曾是中國現代史上具有主導性的一股政治力量,以及與中華民國生死與共的政黨,中國國民黨的歷史脈絡與傳承難道只限於1949年敗退來台的黨國一體,並繼續綑綁與糾纏?中國國民黨提到黨史,每每從1894年孫中山檀香山創建興中會說起。孫中山何以創立組織、宣揚革命,難道不是為了中國、為了中華民族的救亡圖存而奔走?而孫中山的遺言:「和平、奮鬥、救中國」,又哪裡是為了一家一黨政治權力的苟延?

國民黨想著重返執政,心心念念只想著搞個小朝廷偏安海角一隅,無可厚非。問題是,歷史從不為苟安的人駐足停留。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日前就指出,台灣同樣面臨「百年未見的變局」,這些變局包括:西太平洋的美中軍力向中共傾斜、川普回鍋引爆全球政治經濟的動盪,以及影響台灣最深的就是--美台價值與利益的脫鉤。所以蘇起呼籲各黨應少想2026或2028,多關注並認真討論如何共同面對變局,開展與北京對話。

綠營想的是回到冷戰時代,台灣在美國羽翼下受到軍事保護、政治承認與經濟連結。如同美國在冷戰的意識形態鬥爭大旗下,庇護蔣氏政權的威權體制,也在圍堵中國崛起的共同目標下,允許綠色選舉威權繼續作威作福。

但是藍營所為何求?也不要忘了,蔣氏父子的反共除了國共鬥爭與冷戰體制的背景外,在民族認同上與文化保存上從不含糊甚至高舉。至今有多少藍營政治人物仍對「我是中國人」羞於啟齒?這些人繼承的蔣式反共路線又是在反什麼?2005年連戰開啟和平之旅、2015年馬英九在新加坡與習近平會面,國民黨早已不畏懼與中共領導人握手見面,現在藍營內有人又抬出蔣介石,就不知道在演哪一齣戲。不要忘了孫中山當年革命的初衷,與對中共的包容,莫不是以救中國為念,而今國民黨是不是也應思索在民族復興之路國民黨的角色為何?

關於吳石案有一個說法,是與現任立委王世堅的父親王明德有關,傳說是王明德在1949年向女友炫耀其地下黨員的身分,以致牽涉到當時中共在台的組織,而導致吳石身分的曝光。當時就讀台大的王明德除了有左翼思想外,可能也是年少輕狂認為台灣變天在即,故以此「驕其妻妾」。可見當時無論大陸或台灣政局之撲朔迷離、信仰認同之混亂顛倒,今人實在難以想像。

我們當然可以忽視那個忠奸難辨、去留身不由己的時代限制,站在不同立場批判違背或出賣我們立場的人,但站在更高的集體或歷史的角度,有沒有存在一種包容與諒解的可能?內戰不同於外族侵擾,兄弟鬩牆沒有贏家。無論鄭麗文事前知不知道吳石位在受祭之列,她的出席,或許可以看作一種與時代和解與信仰和解的姿態。面對中國歷史,鄭麗文正在走她自己的路,也期待兩岸所有中國人對這段歷史以及民族的未來,展現同樣的高度。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