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的榮耀》掀翻兩岸浪!學者:吳石對蔣政府存溫情與敬意

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8日在馬場町紀念公園舉辦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靈大會。該處原名馬場町刑場,1940年代末期至1950年代初期是槍決政治犯主要刑場,也是1950年共諜吳石、朱楓等人槍決地點。圖/中央社
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8日在馬場町紀念公園舉辦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靈大會。該處原名馬場町刑場,1940年代末期至1950年代初期是槍決政治犯主要刑場,也是1950年共諜吳石、朱楓等人槍決地點。圖/中央社

中國國民黨新任黨主席鄭麗文8日出席1950年代白色恐怖秋祭,由於涉及兩岸熱播陸劇《沈默的榮耀》主角吳石,引發熱議。歷史學者吳昆財指出,其實看過該劇就知道,劇中吳石對蔣政府存溫情與敬意;因此他認為,在「天下為公」的大旗下,兩岸同胞當然可以一笑泯恩仇,放下壓在彼此身上的「石」頭,兩岸共同攜手共建民族融合與太平。

吳昆財表示,鄭麗文赴白色恐怖秋祭之事,支持與反對者所在多有,這現象恰好突顯出兩岸民族融合已走到關鍵時刻,值得國人深思。

他表示,近日因《沈默的榮耀》,兩岸觀眾才有機會知曉吳石等人曾在台灣從事間諜活動,最後死於台灣。但只要看過《沈默的榮耀》,一定同意劇中對當時兩蔣和國民黨幾乎沒有過度煽情的負面攻擊,甚至還存有些許溫情與敬意;這似乎也為兩岸緊繃的關係,開啟了一道曙光。

吳石究竟是匪諜、是烈士,還是政治受難者?吳昆財說,對中華民國和兩蔣而言,吳石當然是匪諜;對大陸政府而言,吳石是求仁得仁的仁人志士、烈士;但對許多人甚至民進黨而言,吳石及其關係人是政治受難者,民進黨執政時期並給予政治平反、恢復名譽。一個吳石卻因政治、史觀與「人之所以為人」的觀念,產生至少三種評價,各抒己見;雖莫衷一是,卻自有其正確性與支持者。

吳昆財說,鄭麗文出席白色恐怖追思活動,因追思對象包括當年國軍將領共諜吳石,引發議論,至今餘波盪漾,想必鄭麗文深受其擾。但對一位身經百戰且自許中山先生信徒、更想為兩岸同胞做實事的政治家,鄭麗文當能以更高視角面對各方質疑,也更需要有堅定立場與初心,以求為兩岸人民開創「國族大和解」道路,開萬世太平。

吳昆財表示,真以蒼生為念的偉大政治領袖,最終只有一個最適當選擇,其他小恩小怨都是個人執念,任由他人說,無需放心頭。他認為,鄭麗文絕不可以瞻前顧後,必須敢為天下先,勇於承擔歷史責任、跨越歷史恩怨,把握兩岸人民追求和平與復興的契機,創造新頁,則鄭麗文的歷史定位能永載於史冊。

他也向鄭麗文喊話表示,當今兩岸互動,只有二條路能開兩岸中國人萬世太平:第一,兩岸人民須從歷史中記取教訓,一定要民族大和解,放下冷戰時期仇殺怨念,老算舊帳的悲情史觀,必須翻頁。鄭麗文驚天一擲,勇敢跨出大和解第一步,如此膽識,當今滿朝男兒都應汗顏。但也請鄭麗文一股作氣,務必堅持捨我其誰雄心大志,為全體中國人建立太平盛世。

第二,兩岸同胞須共同尋求民族復興之路,大陸有中華文化和社會主義兩根支柱,台灣則應以中華文化和孫總理建國理想即《三民主義》為依歸,彼此相互融合,絕無誰併誰的問題。吳昆財譬喻,就像一個公司有董事長,也有CEO,彼此網絡互通、共創利潤。而這間「公司」創業第一步,就是勇敢面對冷戰時期負債,吳石匪諜案。

吳昆財並引述《沈默的榮耀》最後一幕吳石受審時的對話,當軍統局長毛人鳳詢問吳石為何背叛黨國?吳石異常淡定表示,他忠誠於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的黨國,是那無數仁人志士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黨國,不是現在那個蠅營狗苟,個個貪汙的黨國:「我沒有背叛黨國,是現在的黨國忘記了天下為公。」期待在「天下為公」的大旗下,兩岸同胞終究一笑泯恩仇。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